河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
關于河北省2016年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
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2017年1月11日河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主席團第三次會議通過)
河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了省人民政府提交的《關于河北省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審查了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財政經濟委員會在會前初步審查的基礎上,結合代表們的審議意見作了進一步審查。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財政經濟委員會審查認為,2016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省人民政府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河北的重要指示,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計劃目標,統籌推進穩增長、促協同、調結構、治污染、抓改革、攻脫貧、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省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向好、動力增強的良好態勢。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化解過剩產能超過預期任務目標,產業結構出現積極變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污染治理與生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脫貧攻堅效果顯著,就業、物價保持穩定,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民生得到穩步改善。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30項主要指標,28項完成或超額完成計劃目標。生產總值增長6.8%左右,總量突破3萬億元;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實際利用外資等指標增長較快;森林覆蓋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約束性指標全部實現計劃目標。出口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與預期目標有一定差距。總的看,2016年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較好,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成績來之不易。但是,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也不容忽視:調結構、去產能、治污染與穩增長矛盾依然突出;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與實現跨越提升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大氣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與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不小距離;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貫徹了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落實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第九次黨代會要求,突出了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的目標和任務。目標安排綜合考慮了2016年計劃完成的實際情況、2017年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需要和計劃目標實現的可能,與“十三五”規劃和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相銜接,主要目標和工作安排符合我省實際,積極可行。建議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省人民政府提交的《關于河北省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批準河北省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落實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的關鍵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意義重大。為此,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
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奮發有為做好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各級人民政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好穩與進的關系。穩是前提,要堅決守住金融風險、社會民生、生態環境等底線;進是關鍵,要奮發作為,以進促穩,卓有成效地做好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四個加快”“六個扎實”的總體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落實好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發展新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維護法治環境,優化營商環境,發揚企業家精神,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調動各方積極性,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大投資力度,提高投資質量,切實做到化解過剩產能和培育新動能兩手抓,努力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生態環境建設、協同發展等關鍵領域實現大的突破。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為全省經濟轉型騰出更多的環境容量和發展空間;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堅持去庫存、控熱點兩手抓,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用好用活資本市場,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強化企業自身債務杠桿約束,降低企業杠桿率;切實抓好減稅降費政策落實,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有效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堅持創新驅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增加有效供給為目的,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需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補齊河北發展短板。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始終向實體經濟發力、聚力,發揚“工匠精神”,強化品牌建設,提高市場主體創新創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深入開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安全監管,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提高農民收入,穩定農業“基本盤”。
三、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對接和服務京津中實現跨越提升。要切實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動、廣泛調動各方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共識、凝聚力量,抓好重大歷史性工程建設,打造好平臺和載體,確保承接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京津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要鞏固擴大京津冀在交通互聯互通、生態環保共建共享、產業轉移對接三個領域率先突破的成果,積極推動協同創新,加快形成新的增長動力。要在推進市場主體主動協同上下功夫,促進園區、基地、科研機構、企業共建共享。要針對與京津在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上的梯度差,尋求破解之策,推動公共服務、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城鄉發展建設等領域實現新提升,全面加快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要認真抓好國企國資、財稅金融、科技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突破,確保各項改革方案落實落地,增強市場主體和群眾獲得感。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行政效率和綜合治理水平。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使農民獲得更多財產性收益。進一步深化要素資源交易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使用權交易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各類要素實現優化配置。積極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要全面擴大開放,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在引進項目和資金的同時,注重技術、人才、管理和品牌的引進,切實提升開放質量和開放層次。創新開發區建設和管理的體制機制,深化區域合作、國際合作,推動轉型升級、對外開放躍上新臺階。
五、堅定綠色發展理念,繼續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要進一步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深化和完善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合作治理的機制和辦法,強化責任落實,嚴肅責任追究,加大違法違規懲罰力度,不斷提升環境治理成效。切實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堅持工程減排和結構減排并舉,倡導低碳生活,在全省加快形成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的生產生活方式。治霾治污要堅持依法依規、科學精準、標本兼治、久久為功,努力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藍天白云。注重運用產業化的辦法抓好生態建設,實現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確保兌現向全省人民做出的承諾,將各項民生實事辦實、辦好。堅持外部幫扶與激發內生動力有機結合,創新扶貧模式,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堅持共享發展,大力抓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全力做好“7·19”災后重建工作,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統籌推進教育、醫療、健康、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