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港京唐港區集裝箱碼頭一片繁忙景象。(資料片)記者賈恒 趙威攝
“城市經濟、縣域經濟、沿海經濟實力不強”;
“環境問題突出”;
“公共服務水平較低,與人民群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
……
直面我省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著手,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
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認為,河北要走好“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的堅實一步,補齊發展短板,就需要推動公共服務、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城鄉發展建設等領域實現新提升。
搶抓機遇,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河北要堅決服從大局、主動融入大局,全力唱好協同發展“重頭戲”,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參加今年省兩會的代表委員認為,河北走好發展新路,必須借勢國家戰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實現跨越提升。
1月10日,北京市發改委通報了2016年該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情況。其中提到,北京新機場主體工程全面開工,京津冀城際鐵路網建設全面啟動。
關注到這一消息,省人大代表、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耿建明很高興。他說,目前,廊坊一些地方的產業新城建設步伐較快,就是得益于北京新機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為周邊城鎮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也有代表委員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它給河北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層次的,是歷史性和轉折性的。但如何抓住機遇實現河北的跨越提升,當務之急就是補齊發展短板。
“從京津冀區域內看,河北本身就是短板。從河北自身來說,也存在著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我們面臨的短板,既有硬短板,也有軟短板;既有發展的短板,也有制度的短板。”有專家分析說。
有短板和差距,更有機遇。有代表委員認為,河北要充分借助北京疏解功能的紅利,加快補齊河北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資源等短板,加速改變“周邊塌陷”“環首都貧困帶”的狀況,縮小與京津落差,增強吸引力,培育增長極。
諸多短板中,代表委員們重點關注的首先是城市經濟、縣域經濟、沿海經濟短板。
關注到報告中提到“城市經濟、縣域經濟、沿海經濟實力不強,發展的質量效益不高”,一位來自唐山的代表說,過去總認為唐山已經是全省經濟的領頭羊了,但從全國沿海經濟大布局中看,還存在不少差距,有很長的路要走。
伴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省也開始打造曹妃甸區、渤海新區、正定新區等重大承接平臺,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對這些平臺,代表委員們紛紛寄予厚望。
“要高標準建好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等平臺,努力打造京津冀東北部綜合交通運輸中心、生產服務業中心、公共服務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省政協委員、唐山市政協副主席張月仙在提案中建議,應抓住國家戰略帶來的契機,進一步構建開放型經濟,促進河北沿海經濟發展。
國家戰略中,京津冀區域要建設成世界級城市群,但無論從整個京津冀,還是從河北內部來看,發展都極不均衡。
省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建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須補齊兩塊短板。這兩塊區域性短板分別是西北部生態涵養區和南部功能拓展區。“對于前者,應該由生態受益區和中央政府進行生態補償,生態環境共建共享。對于后者,要加快培育新經濟增長極。”
有代表認為,未來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不僅需要有一個核心城市,也需要若干個中小型城市來分擔不同功能。
省人大代表、中國宏泰發展集團董事局主席王建軍對此表示贊同。他說,借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廊坊北三縣正在與北京加強對接,相信雙方探索的區域融合發展模式,能為更多地區帶來示范效應。
強化創新,破除制約為跨越提升夯基壘臺
如何彌補科技創新短板,也成為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
省人大代表、省科技廳廳長馬宇駿向大會提交了兩份建議,深度關注科技創新。在其中一份建議中,他提出了彌補科技創新短板的建議和思考:要突出重點、錯位發展;要明確定位,完善政策;要搭建平臺,強化服務;還要深化改革,開展試點。
代表委員們認為,要實現跨越提升,河北必須在協同創新上做好文章。民建河北省委、九三學社河北省委等還分別圍繞協同創新提交了集體提案。
民建河北省委的提案建議,彌補河北缺少國家級創新平臺這一短板,爭取由科技部與京津冀采取“1+3”模式共建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而九三學社河北省委的提案則建議,深入研究阻礙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的不利因素,在行政管理、金融、股權激勵、法律法規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
其實,“十二五”以來,京津冀已經合作共建科技園區25個、創新基地27家、創新平臺157個。河北引進了一批創新創業人才,吸引近千家高新技術企業落戶。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納入國家總體布局。
在此基礎上探討下一步的協同創新,代表委員們建議,要加強與京津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進行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和集成應用,強化與京津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加快形成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創新協作模式。
深層次分析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代表委員們認為,需要推進的不僅是科技創新,還應該同步推進全面創新,尤其是體制創新。
“從現有政策來看,河北的產學研結合基本以學術主導,即站在供給側的角度,試圖將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技術成果產業化。”來自九三學社的一位委員表示,這樣的政策導向,并不能滿足廣大中小微企業的技術需求,也無助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成果實現產業化。
該委員建議,省有關部門在推動產學研合作方面,要明確產學研項目以企業為主導,在制度設計上確保企業在項目確定、項目進度、資金使用、項目評價上的決定權,真正體現企業主導、自下而上的市場需求導向。
省政協委員、河北金融學院教授楊偉坤則建議,發揮金融創新的作用,引領河北跨越提升。她說,走跨越提升之路,河北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重構區域空間、優化城鎮體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都需要發揮金融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巨大作用。
她的提案,分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的金融體制機制壁壘、金融資源不均衡、金融產品同質化等問題,提出了打破壁壘、推進金融創新、深化金融合作等建議。她認為,要從金融供給側改革角度發揮金融創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河北創新能力薄弱的背后,是人才的緊缺。關注到這一短板,代表委員們也提出了各種建議。有委員建議,從全球人才競爭的現狀出發,河北應建立人才引進的柔性機制,實施重點人才工程,完善重點人才項目支持體系。
優化環境,轉變職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著手,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
這樣的提法,引發了一些從事過招商工作的代表委員的思考。他們表示,由政治生態環境、自然生態環境、市場營商環境所構成的宏觀環境,體現了一個區域的競爭力,也決定著一個區域能否快速聚集各種資源要素。
重視這樣的環境建設,報告明確,營商環境是生產力,更是競爭力。并提出,要傾力打造法治、透明、公平的體制政策環境和社會輿論環境,真正使河北成為投資置業的熱土。
事實上,伴隨著國家簡政放權系列措施的推出,河北在此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放管服”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僅2016年,我省就取消下放省級行政審批事項122項。行政審批局試點擴大到33個縣。全面推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新增市場主體102.4萬戶,增長38.6%,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7%以上。
但是,既要看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取得的進步,也要看到我省在這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直面公共服務層面存在問題,一些代表委員表示,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我省當前公共服務水平較低,與人民群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放管服”改革還不到位,營商環境亟待改善;一些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擔當意識、服務意識不強,消極腐敗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省政協委員、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蘆新菊曾進行過相關調研,她在提案中提到了當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行政大廳進駐單位授權不充分,取消、下放、轉移的審批項目缺少公示,個別部門存在借審批牟利或“紅頂中介”亂收費問題等。
在分組討論中,有代表提出,要大力度簡政放權,推進審批流程再造,著重解決程序繁、蓋章多、部門不銜接等問題,切實提高服務實效。
一位委員則建議,要加強政府部門利用網絡理政的能力,對現有的政府網站、電子政務系統和其他政務網絡平臺加以整合,優化升級,初步實現一個網絡理政平臺可以對群眾提供各類政務服務。要鼓勵服務對象對政府部門的服務范圍、服務標準和服務質量評價反饋,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督促政府全面提高服務水平。
著眼于提升河北公共服務水平,省人大代表、民建河北省委秘書長郭建富建議,加快推進京津冀公共服務一體化。
“在地域相連的同一地域內,京津冀人均公共財力和公共服務差距懸殊,公共資源配置嚴重不均衡,也不利于人口、產業及城市功能在京津冀城市群內的合理布局。”武義青委員表示,應加大向落后腹地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