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廊坊2月12日訊(記者 孫澤恒 通訊員 劉磊)正月十五慶元宵,鐵樹銀花不夜天。2月11日,廊坊市永清縣楊家營村上演了一場絢麗無比的“掄鐵花”民俗表演。遙望如金花飛舞、紅光映天,讓人大飽眼福。
“掄鐵花”即“鐵樹銀花”,是大型的民間傳統焰火表演,至今已有悠久歷史。永清縣楊家營楊氏家族的楊鳳山是“鐵樹銀花”民俗表演的傳承人。據了解,楊家營鐵掄鐵花起源于清朝,當年年僅十三歲的楊家營村村民楊布云在本村鐵匠鋪做學徒,和小伙伴們一起鉆研發明了“掄鐵花”。2006年,楊家營村成立旅游協會,“掄鐵花”作為旅游觀賞項目再次絢麗綻放。
每逢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大紅燈籠,全村人扶老攜幼,看焰火、猜燈謎,翹首等待“鐵樹銀花”那驚心動魄的一刻。這一民間習俗在永清楊家營村流傳了一百五十余年。
當晚7時,表演正式開始,只見楊鳳山先把木炭、灰鐵按一定比例裝在鐵籠子里并砸實,用噴槍將鐵籠子里的木炭和灰鐵點燃,再把點燃的鐵籠子固定在鐵架子上,緊接著楊鳳山與其他四名大漢轉動鐵架,使鐵籠子高速轉動,借風燃燒,溫度達到1600℃至1700℃時灰鐵融化成鐵水,瞬間從鐵籠空風中飛濺而出,形成流光溢彩的“鐵樹銀花”。現場時而如雨如瀑,時而如流星滿天,像孔雀開屏,像盛開的菊花……鐵水遇冷改變顏色,落下時又形成了五彩繽紛的花朵,鐵水流星隨之漫天飛舞,一片片燦爛的鐵花在夜色中奪目耀眼。
“鐵樹銀花”寓意著人們祈求風調雨順、團圓吉慶、和順幸福,成為當地元宵節晚上一項不可或缺的民俗表演。楊鳳山表示,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一項民俗表演,更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