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2017直通全國兩會]醫養結合養老,從高端走向普惠
來源: 河北日報  
2017-03-12 09:02:08

  主持人:記者吳紹冰胡曉梅

  嘉賓:

  胡萬寧: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省委副主委、唐山市政協副主席

  劉衛昌:全國政協委員、邯鄲市肥鄉區卜寨村村委會主任

  宋福如:全國人大代表,邯鄲市永年區廣府鎮東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在人口老齡化壓力日益趨重的情況下,養老成為民生的一個重要話題。尤其是失能的農村老人,他們既需要“養”,更需要“醫”。

  如何實現醫與養的對接和融合?怎樣建立醫養結合的普惠模式?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醫療牽手養老,越走越普惠

  新聞背景:早春時節,乍暖還寒。邯鄲市肥鄉區互助幸福院里已是春意濃濃,村醫王立軍忙著為幸福院里的老人們量血壓、測血糖、整理健康檔案。他所在的衛生室與互助幸福院一墻之隔,有小門相通,老人們有什么事,王立軍都能在第一時間趕到。

  兩會現場:“鼓勵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以協作或并建方式合作,既讓老年人獲得服務的便利,又可以負擔得起。”劉衛昌委員說,以前說起養老院、醫養中心,感覺那都是城里人的福利,如今,在農村也可以享受到這樣的服務。

  有醫療支撐和保障的養老院才是人們最需要、最放心的養老場所。代表委員們認為,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已成社會發展趨勢,將來市場需求會很大。劉衛昌委員舉例說,肥鄉區前屯村是個運輸專業村,好多年輕人都在外面跑運輸,家中老人得不到及時照顧。為此,區里整合醫療、衛生、社保、民政養老等資源,依托衛生院建起了養老中心,將村里32位老人集中在養老中心一起生活,推行醫養結合,為老人們購買診療服務。“老人和醫生生活在一起,醫生定期為老人量血壓、測血糖、問病情,并建立了醫療檔案,看病、體檢特別方便。老人們早晚聚在一塊兒談養生、談保健,其樂融融。現在,肥鄉區已在全區30個村探索推行了醫養結合的新模式,實現了花小錢,早治病。”

  “把無人照顧、缺人照顧的老人集中在互助幸福院一起生活,互助服務、自我保障,實現老有所養;同時,把衛生室、衛生院建在幸福院,醫生全天候為老人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實現老有所醫,這種二合一的醫養模式解決了很多老人的養老問題,建議盡快推廣。”宋福如代表說。

  據了解,到2016年底,全省與養老機構簽約服務的醫療機構數量為1077家,其中包括70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24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72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3家老年專科醫院和57家其他醫療機構。

  醫生進家庭,養老更貼心

  新聞背景:邢臺市探索推廣“計生養老家園”“計生居家養老”“計生養老服務中心”等養老模式,積極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深度融合,指導基層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并招募部分志愿者積極參與,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開展24小時全天候健康醫療服務。目前,全市有1.7萬人與基層醫療機構簽約居家養老。

  兩會現場:“居家養老是河北主流的養老方式,目前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90%是居家養老。”代表委員們認為,家庭醫生與居家老人簽約的工作機制將成為河北人主要的養老模式。

  “未來的醫養結合可能會有四種形式。”胡萬寧委員分析,一是原有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二是原有養老機構增設醫療服務資質,三是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協議合作,四是醫養結合進社區、進家庭。“其中,最普惠的方式,應該是醫生進社區、進家庭的養老模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增強基層服務能力,方便群眾就近就醫。分級診療試點和家庭簽約服務擴大到85%以上地市。”胡萬寧委員說,醫養結合的關鍵在醫,只有疾病得到良好的預防,養老質量才能提高。

  宋福如代表建議,鼓勵村級組織開展社會養老服務,試點建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失能老人提供上門護理服務,為半失能老人提供日間照顧服務,同時開展面向健康老人的精神文化服務。鄉鎮衛生室可與老人簽訂家庭醫生式服務協議,進行上門服務,幫助老人做好預防保健干預及日常診療服務。

  宋福如代表認為,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計生基層網絡,通過優質服務鼓勵居家老人與家庭醫生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社區護理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同時進一步規范為居家老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項目,將更多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政府應支持基金會、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村醫養結合的建設中去,鼓勵社會組織去探索農村養老服務模式、服務農村老人。鼓勵有能力的人把它作為一種慈善事業做下去。”胡萬寧委員呼吁。

  健全保障機制,讓普惠可持續發展

  新聞背景:3月2日,廣平縣南陽堡鎮后南堡村的劉貴芳愛心敬老院,劉貴芳正給醫護人員培訓。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劉貴芳籌資295萬元擴建敬老院面積2250平方米,設計床位150張,醫護人員增加到12人。

  兩會現場:“醫養結合”的提出,實際上就是將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為老人們提供更多的醫療便利。代表委員們認為,政府需要加大財政投入,提升農村社區機構和設施的服務能力,鼓勵高校畢業生特別是醫療護理專業畢業生到養老服務機構就業。

  “今年,我省將逐步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因此,必須推進老年醫療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宋福如代表建議,除引進專業醫護人才,基層政府還可以為農村中年婦女提供養老護理技能培訓,并實現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經過培訓的婦女可以照顧農村社區中的老人,為老人提供護理、養老、康復等服務。

  “醫養結合絕非‘醫院+養老院’那么簡單,還需要機制保障。”胡萬寧委員表示,比如建立相對集中、統一和獨立的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支付機制,形成統一的支付體系;建立以房養老的保障措施,鼓勵新開發住宅配套建設醫養融合服務設施,為社區老人提供完備的醫養融合服務;建設醫養融合型服務機構,對社會資本投資興辦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在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定點醫療等政策上要予以傾斜,鼓勵招錄公益性崗位,放開定價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作用。

關鍵詞
全國兩會,醫養結合,養老
責任編輯:李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