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筆工具。記者 趙曉慧 攝
毛筆筆頭。記者 趙曉慧 攝
成筆。記者 趙曉慧 攝
大型毛筆。記者 趙曉慧 攝
街巷兩側以制筆工序為內容的文化墻。記者 趙曉慧 攝
“要經過選料、水盆、零活、干作、刻制、成裝等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侯店村55歲的制筆藝人王振菊告訴記者,在機械化高度發展的今天,除很少的步驟外,侯店毛筆依舊遵循著古老的傳統工藝,靠手工制作完成。
繁瑣的工序并沒有給王振菊帶來任何不適,相反,他非常喜歡自己的職業,“做了一輩子毛筆,還是沒有做夠,如果可以,我愿意一輩子做下去”。
隨著書寫工具和書寫方式的改變,毛筆作為傳統意義上的實用書寫工具的成分已經大大減少,更多顯現的是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如今,毛筆產業不再是侯店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但制筆手藝和精神卻成為侯店人世世代代的堅守。
據悉,隨著年輕一代進入制筆、售筆行業,侯店人將筆店開到了市區甚至互聯網上。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制筆藝人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侯店毛筆一定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