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站長國志鋒。 記者 商棠 攝
國志鋒 塞罕壩林場的綠色衛士
記者 商棠 楊金文 姜薇 李全
活了一棵樹,
又活了一棵樹……
億萬棵樹,
鋪成了110萬畝精神的森林,
綠色的旗幟獵獵飄揚,
上面寫著四個大字——
艱苦奮斗!
塞罕壩晨曲。 記者 商棠 攝
今天,記者就帶您認識一位塞罕壩艱苦奮斗精神的代表,一位塞罕壩綠色的守護神,他就是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站長國志鋒。
7月15日,站在高高的點將臺上舉目四望,塞罕壩林場百萬畝人工森林一眼看不到邊,滾滾綠浪波瀾壯闊。
這林海綠浪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塞罕壩人55年奮斗的艱辛。高寒、高海拔、大風、沙化、少雨,塞罕壩集5種最極端環境于一體,無論哪一條,對于樹木和種樹人都是極為嚴峻的考驗。
從樹苗栽下之后,另一場嚴峻的威脅便隨之而來,那便是森林蟲害。森林蟲害被稱為是無煙的火災,其危害甚至比火災還要可怕,可以在一夜之間讓幾十年的勞動成果毀于一旦。
“我們要成為森林蟲害的‘天敵’,嚴防死守,防患于未然。”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站長國志鋒說。
森防工作者是森林綠色的衛士,國志鋒是這群綠色衛士的代表。他黝黑的臉龐透著憨厚,正是這黝黑的皮膚,換來了這百萬畝森林的綠色。
塞罕壩林場高大的云杉樹林。 記者 商棠 攝
看了第一眼,便愛上了塞罕壩
7月15日凌晨4點半,太陽在云層后面,嬌羞地露出第一縷光芒的時候,國志鋒已經在去往北曼甸林場的路上了,他要去做關于云杉阿扁葉蜂的調查。
晨霧輕紗般纏繞、彌漫在林間,林場宛如仙境。車窗外一排排的油松、云杉在車窗外掠過,一排排的又迎了上來。
國志鋒給記者說起了與塞罕壩結緣的故事。
他老家是興隆縣孤山子鄉沙坡峪村,是村里的第二個大學生。2000年他從河北農大森林保護專業畢業的時候,正趕上塞罕壩機械林場到學校去招人。林場初選了國志鋒和另外3位同學,到林場實地參觀并熟悉工作環境。
國志鋒一下子就被這里的美景迷住了:波光粼粼湖水、鮮花似錦的草原、走也走不到邊的林海、婉轉動聽的鳥鳴……在林場轉了兩天之后,他覺得自己離不開這個地方了。“后來林場只選中了我一個人留下來,可能是我和這里有緣吧。”國志鋒高興地說,“當時的林場森防站只有兩個人,我是第三個。”
國志鋒在察看樹木長勢。記者 商棠 攝
2000年7月9日,國志鋒到塞罕壩報到。上午11點到達林場,下午就到了離總部幾十公里遠的前曼甸營林區,觀測蟲害情況。這一干就是三個月,住的地方沒有電,生活靠著一眼淺水井,上山只有唯一一條黃土路。艱苦的生活條件先給了國志鋒一個“下馬威”。每次做飯,從淺水井里打上來的水,先得撈去浮在表層的昆蟲尸體,然后再沉淀半個多小時才能用。下雨后上山的土路泥濘不堪,汽車根本上不去。常常斷糧,清水煮蘑菇吃是家常便飯。“理想和現實的距離實在是太大了,我也后悔過,猶豫過自己的選擇是不是錯了呢?”國志鋒說。
在前曼甸營林區工作三個月之后,一場大雪落下,害蟲開始越冬,觀測任務完成,國志鋒回到林場總部。聽到老一輩林場人的講述,以及身邊人對他的影響,國志鋒感受到了一種責任和使命,也堅定了他在這里奮斗一輩子的決心。“在我們的守護下,這里越來越美,心里特別有成就感。”國志鋒對記者說。
后來,他在這里戀愛、安家,從此就像這林場的大樹一樣,把根扎在了這里。
夏日的塞罕壩景色。記者 商棠 攝
沒有硝煙的戰斗
大約5點半,國志鋒到達北曼甸營林區的云杉林中。云杉高大的樹干直指天空,陽光從濃密的枝葉間射進林子,我們進入了一個美妙的光影世界中。國志鋒先是查看了枝葉上的蟲情,便在一棵樹下,劃出了一個扇形,開始挖土。
“現在要調查的是明年云杉阿扁葉蜂的發生情況,這是整個樹冠垂直投影面積的八分之一,搞清楚了這一面積內蟲蛹的數量,就能夠計算出這棵樹上明年會有多少個蟲子,便于制訂明年的防治方案。”國志鋒說。
半個小時后,第一個調查樣本形成了。國志鋒介紹說,共發現了5個蟲蛹,可以推斷出整顆樹的垂直投影內有40個云杉阿扁葉蜂的蛹,每個蛹繁殖20個蟲卵,可以判定明年這棵樹上將不少于800個云杉阿扁葉蜂。國志鋒說,明年云杉阿扁葉蜂的防治形勢不太嚴重。
“有把握嗎?”記者問道。
“必須有把握,沒有任何問題。”國志鋒信心十足。
每年,國志鋒他們就像調查云杉阿扁葉蜂一樣,將全場112萬畝森林調查兩遍以上,為科學防治打下基礎。
晚上,國志鋒在做工作筆記。 記者 商棠 攝
說起蟲子來,國志鋒侃侃而談、如數家珍:“每年我們都要和害蟲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并且只能勝利不能失敗。每年危害林場的害蟲有十幾種,蟲害的防治時間很重要,防治早了,有的卵還沒孵化,還是繼續造成危害,防治晚了,雖然將蟲控制住了,但損失已經造成了。所以每次防治前,國志鋒都要連續幾天到山上查看蟲子孵化進度,準確掌握防治時間。4月上旬前后,鞘蛾發生;5月中下旬,落葉松毛蟲、落葉松尺蛾發生;隨后,小蠹蟲、葉甲、白毛樹皮象相繼發生;7月中旬,云杉阿扁葉蜂孵化……”
不久前,國志鋒剛剛指揮了一場與落葉松尺蛾的戰爭。今年5月底,塞罕壩發生大面積的落葉松尺蛾,盡管早有預測,也做好了防治準備,但尺蛾發生面積之大,蟲口數量之高還是把國志鋒嚇了一跳,千層板、北曼甸、陰河三個林場發生了近5萬畝,最高一棵樹就有過萬頭尺蛾,如不及時防治,后果不堪設想。“時間就是綠色,時間就是效益”,國志鋒立即組織成立了3個防治專業隊,50多人拉開了“圍剿落葉松尺蛾大會戰”。凌晨2點多,國志鋒起床隨便弄口飯便匆匆去組織工人裝防治機械、藥劑,3點多準時到防治地塊。這時候天色漆黑,他們打著手電向機器里加油、加藥。4點天剛蒙蒙亮,幾十個身背噴煙機的工人便在林邊一字排開,開動機器,一團團混合藥劑的白色煙霧在林內彌漫起來,煙霧過后,松樹的尺蛾紛紛掉落地上。每天防治結束回到家都是晚上10點多了,一天休息不到5個小時,就這樣他連續“指揮作戰”半個多月,終于打敗了尺蛾,保護住萬畝森林蒼翠欲滴的綠色。
國志鋒在察看蟲情。記者 商棠 攝
沒有終點的較量
面對防治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國志鋒有他獨到的見解。“我們的防治工作有個原則:就是能夠森林自控的,我們不去干預;能夠使用天敵、生物防治的,我們不用化學藥劑;能夠在小范圍控制的,我們不擴大面積防治。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減少環境污染,提高森林自控機制,促進生態平衡。即使是使用的化學藥劑也是我們新引進的仿生或植物源藥劑,對鳥類和哺乳動物動物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國志鋒說,“塞罕壩樹木的品種相對單一,從生態系統來說,這樣的森林是比較脆弱的,容易暴發大面積的病蟲害。但是,我們通過各種防治措施,合理協調防治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多年來未發生過大面積的蟲災。”
國志鋒說:“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較量。蟲情年年都在發展變化,隔幾年,林場都會發現新的害蟲種類。平時它們潛伏在林中,當條件成熟時,便會暴發。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必須注意觀測,提前制定預案,做到可防、可控、可治。”
“每年我們都要進行十多萬畝的防治,我們的崗位雖然平凡,但一想到我們的辛苦能夠為林場避免巨大的資源損失,能夠守衛塞罕壩百萬畝森林,守衛塞罕壩的綠水青山,感覺自己也挺自豪的,我們要和害蟲死磕到底!”國志鋒笑著對我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