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社會萬象

衡水市政府新聞辦召開
2017年我市民政工作開展和民政事業發展情況
新聞發布會全程實錄

來源: 長城新媒體  邢梅智 扈煒 張千 常虹
2017-12-07 18:03:19
分享:

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 扈煒 攝

  長城新媒體衡水12月7日訊(記者 邢梅智 扈煒 張千 常虹)12月6日上午,衡水市政府新聞辦就“2017年我市民政工作開展和民政事業發展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陳平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衡水市委外宣局副局長信志鋒主持發布會。全程實錄如下:

  衡水市委外宣局副局長、主持人信志鋒: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大家好!歡迎參加本場新聞發布會。

  民政工作涉及國計民生,連著千家萬戶。今年以來,我市民政系統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多措并舉、嚴抓落實、力求實效,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好的服務。本場新聞發布會的內容就是向大家介紹2017年我市民政工作開展和民政事業發展情況。本場新聞發布會的發布人,為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陳平。

  參加本場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衡水日報、衡水晚報、衡水新聞網、衡水電臺、衡水電視臺、衡水廣播電視報、衡水廣播電視網等市直媒體;中國衡水(市政府門戶網站)、衡水發布等市政新媒體;河北日報、河北廣播電視臺、長城新媒體、河北工人報、河北法制報、河北新聞網、河工新聞網、河北共產黨員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社、中國經濟網、網易衡水等駐衡在衡媒體。

  現在,請發布人進行發布。

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陳平。記者 扈煒 攝

  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陳平:

  新聞界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感謝你們長期以來對衡水民政事業的關心和支持!

  下面,我就今年以來全市民政事業發展向大家作一下介紹。

  今年以來,衡水市民政系統以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為主線,緊緊圍繞全省民政工作會議確定的重點工作和市委、市政府建設經濟強市、美麗衡水的目標要求,抓重點、破難點,補短板、促發展,完成了年初預定的目標任務,提升了民生保障水平,增強了民政服務對象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強化兜底作用,基本民生保障能力明顯提高。

  一是基層社會救助服務能力得到加強。縣級全部建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鄉級全部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社會救助窗口(平臺),配備鄉鎮(街道)社會救助工作人員282名。二是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政策得到落實。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家庭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并建立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確保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城市低保對象17303人、9664戶,年平均保障標準、人均補差分別達到6552元和3960元,農村低保對象58342人、40035戶,年平均保障標準、人均補差分別達到3605元和2556元。三是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逐步完善。制定了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指導標準。截至目前,全市農村特困人員19933人,年基本生活平均標準4748元;城市特困人員255人,年基本生活平均標準8520元。四是困難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得到緩解。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一站式”報銷,全年共救助9406人次,救助資金1090萬元。

  二、突出服務功能,社會福利工作成效顯著。

  一是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116家,養老床位1.4萬張,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了18%和23%;科學謀劃,《中心城區養老設施規劃(2016-2030)》已經通過專家評審;各縣市區相繼完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示范性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任務,阜城縣示范性農村互助幸福院參照南小張“以地養老”建院模式,效果顯著、運營良好;堅持放開市場、降低門檻、簡化程序,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支持友力托老康復中心開展失能失智康復護理示范項目,受益服務對象360人。二是扎實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550名無人監護、監護能力差以及110名無戶籍兒童的無監護和無戶口問題得到解決,依據困境兒童的不同情況,落實了不同的生活保障措施。三是孤兒和殘疾人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共有孤兒842名,其中機構供養120名,社會散居722名,落實孤兒基本生活費386萬元;為16724名困難殘疾群眾和33572名重度殘疾群眾落實補貼2306萬元。四是不斷完善高齡補貼制度。開展高齡補貼對象核查、申報工作,加大宣傳力度,確保適齡老人及時享受津貼。五是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督促指導各縣市區有針對性地規范管理、改造環境、拓展服務功能,解決養老院在人員配置、設備配置、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照料、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問題300多例,養老院服務質量和軟硬件建設水平明顯提升。

  三、推進社區治理,基層組織建設日益牢固。

  一是抓好民政專干隊伍建設,提升民政服務能力。全市共有村級民政專干4710名,覆蓋全部行政村。二是完成了31個試點村的村改居和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任務。三是深入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工作。起草完成了《關于加強和改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加強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抓好全市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創建工作,以點帶面,提升全市城鄉社區治理水平。四是推進社會組織開展社區公益服務項目,10家社會組織先后深入74個社區、12個企事業單位、8家養老機構、6所學校開展服務項目,直接服務265個家庭、服務群眾36473人。

  四、加大監管力度,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一是開展社會團體設立“小金庫”等違反財經紀律問題、政會不分、放管服專項清理工作。三項專項清理完成自查自糾,涉及問題按要求整改到位,建立規章制度5項。二是開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目前,全市脫鉤工作任務基本完成,65家行業協會商會脫鉤、33家注銷、24家撤銷。三是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9月份,成立衡水市社會組織黨委,選舉產生了組織機構,明確了責任分工,先后批準成立67個社會組織黨組織,實現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有效覆蓋。

  五、抓好政策落實,確保涉軍工作穩步推進。

  一是嚴格落實政策,解決遺留問題。對全市1978年以來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建檔立卡,政策落實不到位的補齊政策缺口,加大排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切實保障軍隊退役人員合法權益。二是做好雙擁優撫工作。足額落實優撫對象各項待遇;舉辦烈士公祭儀式,節假日開展走訪慰問活動。三是退役士兵陽光安置。完成2017年度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按照安置政策公開、考核選崗辦法公開、檔案成績公開,安置計劃公開、安置過程公開、安置結果公開“六公開”的原則,實行了陽光安置;同時加大自主擇業退役士兵培訓力度,繼續依托衡水職業技術學院開辦大專班。

  六、提高工作效率,社會專項事務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一是提高殯葬服務水平。從強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宣傳文明節儉殯葬習俗等基礎工作入手,逐步提升人民群眾對自覺開展殯葬改革的認識;各縣市區對殯儀館進行改造升級,使殯葬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提高。二是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持續加強。目前,我市市級和3個重點縣設有救助管理機構,內設床位44張,其余8縣在民政事業服務中心設有救助床位,今年以來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討和生活無著人員4900多人次,對暫不能找到家的139人,全部由公安部門采集DNA樣本,并推送到尋親網;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及時救助。三是建成40個省級示范性兒童之家。四是積極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地名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完善地名詞典編撰和城區地名規劃;加強地名標志設標和管理,在市區內的226塊箱體地名標志牌刊登了“講文明樹新風”創城標語等公益廣告,對30多塊出現破損、傾斜的地名標志及時進行了更換和維護,保證了我市城區地名標志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明年我們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民政愛民 民政為民”的工作理念,開拓思路,創新方法,加快全市民政事業發展,為衡水市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謝謝!

  衡水市委外宣局副局長、主持人信志鋒: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媒體記者如有提問,請舉手示意。提示一下,在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所在媒體的名稱。

  一、衡水日報:我想問一下,在我市醫療救助兜底脫貧方面,有什么保障措施和政策?還有,如何完善這些相關的政策措施?

  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陳平:根據我市現行醫療救助政策規定,對農村貧困人口實施醫療救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對農村特困對象、農村低保對象和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需要繳納的參保費用進行全額資助。二是對患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或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長期門診治療,導致自付費用較高的給予門診救助。救助比例(不低于80%)和年度最高救助限額(不低于2萬元),不同的救助對象有不同的規定。三是住院救助。對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報銷后合規的住院醫療費用按比例進行救助。

  目前,醫療救助是社會救助的難點和薄弱環節,距離困難群眾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是:(一)多方籌集資金。利用績效考核的政策,引導市縣加大投入,進一步提高醫療救助資金的保障能力;(二)完善政策銜接。加快推進縣域內困難群眾看病先診療后付費制度,探索研究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銜接的相關政策,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費用墊付壓力。(三)加強政策指導。指導各縣市區按政策要求,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實施細則,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四)繼續完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綜合運用好臨時救助等政策措施,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二、長城新媒體:請問,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請問咱們衡水市民政局在推進城鄉社區治理方面有哪些措施呢?

  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陳平:今年是在這方面重點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加強和完善社區治理的意見》印發以后,市民政局結合我市實際深入調研、仔細研究,多方征求意見建議,起草了我市的《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為全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提供政策指導。二是加強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共建立社區服務站點(中心)12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4個,基本上形成了方便快捷的“社區生活服務圈”和“社區衛生服務圈”,80%的社區工作和服務用房面積達到了300平米以上。三是重點抓好全市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創建工作。堅持示范引領,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按照試點先行、重點突破、梯次推進的工作思路,重點培育了桃城區中華街道育新社區、河西街道楊樹社區、河東街道橋東社區、路北街道裕康社區等治理創新的典型。市、區兩級財政共投入1000余萬元,用于社區治理和服務試驗區創建工作。

  三、衡水廣播電視臺:陳局長您好,剛才您提到今年我市已經全面啟動了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我想問一下,這次專項行動有哪些具體的舉措,又取得了哪些實際效果呢?

  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陳平:養老院提高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的期限是四年,今年主要以“五查五改、對標達標”為主要內容,對照養老院運營管理、生活服務、健康服務、社會工作服務和安全管理等五個方面,開展大檢查、大整治。一是制定方案,精心安排。制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發布大檢查指南,確定115項檢查指標;通過培訓、拉練等方式將專項行動以及大整治階段具體的工作要求直接傳達到基層和養老院;舉辦了“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拉練暨消防培訓”活動,通過相互觀摩和交流,增強提升服務質量、改善軟硬件環境的壓力感和緊迫感,激發抓管理、保安全、促發展的責任意識。二是部門協作,合力推進。我們會同公安消防、衛生計生委聯合開展了安全管理大檢查,并舉辦了相關知識培訓;協調5部門起草了《關于做好全市養老院服務質量整治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整改工作。三是建立動態監控機制。將全市養老機構基本信息全部錄入全國養老機構業務管理系統,實現了對養老院服務質量的實時監控。四是啟動社會監督機制。將50家符合設立許可條件,取得《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的社會辦養老機構在《衡水日報》公示,接受社會監督。五是全面落實責任。將專項行動有關內容作為重點工作納入2017年度市縣評估考評指標內容;明確部門和養老機構職責分工,壓實了部門監管責任和養老院主體責任。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督促指導各養老機構對照115項檢查指標逐項對標檢查整改,規范管理、改造環境、拓展服務功能,取得了扎實的工作成效,54項基礎指標不合格條目總數下降了40%以上。食品留樣、檔案管理、安全培訓、持證上崗等項制度得到全面落實。全市養老院的養老服務質量持續提高。

  四、衡水晚報:請問,2017年我市在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陳平:2017年度,我市全面貫徹落實省脫鉤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全市“一問責八清理”暨“微腐敗”專項整治工作要求,認真開展了第二批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工作,全市列入脫鉤的行業協會商會共122家,目前已完成了脫鉤工作任務。

  今年,市級脫鉤行業協會商會共49家,其中脫鉤45家、注銷2家、撤銷2家。在脫鉤工作中,我們嚴格按照“五分離五規范”運作,涉及變更業務73項,其中變更業務主管單位45項、變更法人15項、變更辦公住所13項。清理了8個協會與行政機關合署辦公,7位退休領導干部辭退了協會職務,2位處級退休干部重新履行了審批備案手續。召開4次脫鉤督導工作會議,脫鉤聯合工作組辦公室制定出臺4個文件,市直相關部門出臺配套文件9個。

  通過積極穩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進一步厘清行政機關與行業協會商會的職能邊界,規范綜合監管和黨建工作,實現了資產財務和人員管理分離,促使行業協會商會成為依法設立、自主辦會、服務為本、治理規范、行為自律的社會組織,使其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中的獨特優勢和應有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衡水市委外宣局副局長、主持人信志鋒:

  如有媒體需要深入采訪,會后請與市民政局辦公室聯系。本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關鍵詞:衡水,民政工作,民政事業,新聞發布會責任編輯:陳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