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新媒體廊坊12月7日訊(記者 孫澤恒 祝雪娟 通訊員 盧艷麗 龐博)三代塞罕壩造林人,半個多世紀的持續奮斗,讓荒漠變成了綠海,筑起了一道抵御風沙的“綠色長城”。日前,在肯尼亞內羅畢召開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塞罕壩建設者榮獲2017地球衛士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也得到了世界的贊譽。消息傳出,廊坊市社會各界群眾反響熱烈。
廊坊市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廊坊市林業局供圖
廊坊市林業系統干部職工作為該市生態建設的主力軍,聽到這個消息后備受鼓舞。廊坊市林業局副調研員劉起俊說:“近年來,廊坊市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對加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精神,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強力開展‘兩年攻堅戰,造林一百萬’工程建設和‘兩年大提升,創建森林城’活動。三年多來,新造林超過150萬畝,占國土面積的15%以上,森林資源比2013年增加了110多萬畝。到2017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今后,我們將以塞罕壩精神為動力,繼續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為打造國家森林城市和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綠色廊坊、美麗河北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廊坊市環保局黨組副書記、市大氣辦專職副主任李春元告訴記者,他曾在20多年前兩次到過塞罕壩林場,當登上望海樓看到無邊無際的林海時內心感到非常震撼,更是被塞罕壩人艱苦創業的精神所打動,他還采訪過望海樓上的一對防火瞭望員夫妻,被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在林場忍受孤獨寂寞卻一直堅守的毅力所折服。
“從茫茫荒原到莽莽林海,塞罕壩的綠水青山,見證著半個多世紀的滄桑巨變,成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桿。”李春元說,“聽到塞罕壩建設者獲得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這個消息后,作為河北的一名環保工作者,我既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也感到壓力很大。河北能出現這樣的典型是全省人民的光榮,塞罕壩人在那樣苦寒的地方艱苦奮斗、持續攻堅創造出了驚世的業績,我們應該好好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為了國家的生態環境建設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不忘初心一代接一代保護生態環境的毅力和接續奮斗、艱苦創業的信念與意志。并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積極完成好‘氣代煤’、‘電代煤’工程,做好城中村八清零工作,圍繞秋冬季防止大氣污染攻堅33項重點工作高標準完成各項任務。”
“塞罕壩林場三代造林人半個多世紀的持續奮斗,讓貧瘠沙地變成綠水青山,創造了綠色奇跡,為我們樹立了生態建設的榜樣,提供了寶貴經驗。宋王務村地處安次的綠色生態板塊區域,村‘兩委’一定帶領全村百姓學先進、補短板、看長效,以區委全力建設綠色生態樣板區為契機,全力打好綠色牌,建設生態文明家園。”廊坊市安次區仇莊鄉宋王務村黨支部書記魏志德說。
安次區堅持把改善生態環境、建設宜居宜業新家園作為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全力建設綠色生態樣板區。該區深入實施造林綠化工程,按照整體園林化、中心景觀化、城郊森林化的更高標準,構建點線面結合、生態經濟兼顧的城鄉綠化格局。深入開展農村垃圾治理工作,健全完善垃圾清運體制機制,實現農村環衛工作常態化。該區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行“指揮部”模式,科學防霾治霾。同時,把生態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做好鄉村建設規劃,因地制宜整體規劃一批記得住鄉愁的“高顏值”特色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