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亞內羅畢舉行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了2017年“地球衛士獎”。這一獎項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在環境保護領域取得成就的高度肯定,也鼓勵著我們繼續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指引下,向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方向奮力前行。(12月6日人民網)
一直以來,“塞罕壩精神”在中國大地廣為傳頌。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塞罕壩人聽從黨的召喚,歷經風雨不易其志,飽受磨難不改其心,肩負起修復生態、保護生態的歷史使命,從“一棵松”到“百萬畝”,從茫茫荒原到生態寶地,幾代塞罕壩林場人伏冰臥雪、艱苦奮斗,在高寒沙地上書寫了改天換地的綠色傳奇,鑄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塞罕壩精神。
“只有荒涼的沙地,沒有荒涼的人生”,塞罕壩人的字典里絕不能有“荒涼”這個詞。因為“荒涼”,剛剛建場的塞罕壩沒有糧食,缺少房屋,交通閉塞;因為“荒涼”,這里沒有學校,沒有醫院,沒有娛樂設施;因為“荒涼”,塞罕壩每年為北京“輸送”不計其數的黃沙。塞罕壩人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艱苦奮斗,親自用雙手將荒涼的沙地改造,把人生字典中的“荒涼”抹去。如今的塞罕壩人在浩瀚林海中,在沒有“荒涼”的人生中,造福著當地,澤被著京津,恩及著后世。
塞罕壩林場是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范例。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向記者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等一系列環保理念,開啟了一場偉大的環保運動。中國在河流治理、國家公園保護、大城市的空氣治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的環保經驗對于發展中國家乃至世界都是很好的典范。
“塞罕壩精神”從中國走向世界。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地球衛士獎”,是殊榮,更是新的起點。“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并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是幾代塞罕壩人、十幾任領導集體的締造與傳承。他們在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將塞北沙漠改造成綠洲林海,譜寫著“不可能”到“可能”的華麗篇章。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發展大潮中,各行各業呼喚更多的“塞罕壩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共同建設美麗家園。(吳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