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圖片來自:新華社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這些新提法、新思想,對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有著強有力的引領作用。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區域不協調是新時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之一。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并明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就在這兩天,貴州黔南州墨沖布依城的移民安置點,新一批易地扶貧困難家庭正在搬進新家。
在甘肅臨夏州,貧困戶們參加勞務實用技能培訓。在對口幫扶的廈門市的幫助下,四年內臨夏將培訓1萬名勞動力,輸送到廈門就業。
在山西偏關縣的老牛灣,當地即將迎來首次國家級冰雪賽事--全國大眾速度滑冰馬拉松系列賽,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旅游、體育產業的興起,正帶動當地農民脫貧。
十八大以來,中央補助地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從379億元增加到861億元,年均增長22.7%,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就在一個月前,國務院扶貧辦宣布,全國第二批26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實現31年來我國貧困縣數量首次凈減少。
針對老少邊窮這些特殊類型困難地區脫貧難度大的現狀,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將老少邊窮地區放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優先位置,要加大力度支持這些地區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培育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真正為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創造條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分析稱,黨的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把加快老少邊窮地區發展放在區域發展戰略的優先地位,是為了全面建成小康。還有三年,我們要同步小康,一個都不能落下。
不久前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2018年經濟工作時進一步提出,精準脫貧要瞄準特殊貧困人口精準幫扶,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激發貧困人口內生脫貧動力,鞏固扶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
破解“三農”問題邁向鄉村振興戰略新時代
中國要強、農村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要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要富。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農業現代化”到“農業農村現代化”,一個詞的增加,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中國鄉村發展的更加完整的新藍圖和更加清晰的新路徑。破解“三農”問題,進入鄉村振興戰略引領的新時代。
不久前,農業部副部長葉貞琴在國新辦吹風會上明確表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今后,將通過加強農業配套設施等建設,來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
今后,國家將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保險保障水平。將通過開展信貸支農行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等,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在拓寬融資渠道的同時,還將深入實施農業大災保險試點,推動保障水平覆蓋全部生產成本,降低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生產風險,增加收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做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的土地制度安排,從土地確權整省試點推進,到“三權分置”將承包權和經營權拆分開,農村土地迸發出新活力。2013年以來,國家僅在農林水方面的支出就達到8萬多億元,農村社區通路、通電、通電話接近全覆蓋,“一站式”“一體化”互聯網服務迅速向基層延伸,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怎樣才算是一個“振興”的鄉村呢?在習近平的闡述中,一個“振興”的鄉村可以用20個字來概括,那就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從建設新農村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農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種”和“養”,而是被賦予了生態、休閑、文化傳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農業生產結構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現代農業正在融合成一個龐大的產業。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中國合作大有可為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2017年即將過去,回首這一年,在對外開放方面,我國進退有度,騰挪余地大,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正在不斷形成中。商務部近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11月我國利用外資的數額同比增長了九成。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成為國際共識。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
11月上旬在北京舉行的“北京莫斯科周”系列活動上,中俄雙方簽署了“莫斯科一帶一路跨境金融結算中心”“一帶一路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以及“速遞物流海外倉儲建設項目”等合作協議。由中俄企業合作,共同建設開發莫斯科的重點基建項目。
十九大報告提出,“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凡是在我國境內注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在華多年的中國法國工商會主席孟昊文,對中國政府在上海自貿區給予外資企業的準國民待遇印象深刻。
中國國際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外商希望我們在市場經濟的高端市場改革,能夠與國際高標準規則接軌,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確實要加快改革,要快馬加鞭地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