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又推出2017年用戶年度賬單,再度攪熱網絡。
賬單中,支付寶為用戶統計了2017年的全年支出以及網購、出行、手機充值、生活繳費、轉賬等不同分類的消費情況,進而“預測”出用戶在2018年的消費關鍵詞,激發用戶曬圖欲望。
但法律界人士對賬單首頁的一行小字提出質疑,認為支付寶在用戶不知情狀態下獲取信息,涉嫌違反相關法律。
事件
用戶“不知不覺被同意協議”
爭議的爆發點,正是這行小字的內容,即“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記者看到,這些字被標注在年度賬單首頁下方,在畫面中占據的位置非常不顯眼。用戶打開頁面時,這行字就呈現勾選狀態,也就意味著用戶如果不取消勾選,就自動視為同意。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岳屾山律師在微博中質疑,根據《互聯網交易管理辦法》的規定,經營者應當采用顯著的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與自己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
同時,對于信息收集,該規定要求經營者需要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而‘芝麻’這個根本不給你了解條款的機會,直接讓你默認同意,稍不注意就進坑了。”有網友稱,自己參與該協議后便查到,他的數據被授權給部分銀行。
有用戶告訴記者:“在查看年度賬單時,曾看到過這行小字,但字太小,實在懶得去看。”也有用戶稱:“根本就沒注意到這行字,當時只顧著查結果趕緊曬朋友圈,腦子熱得不行。”上述爭議爆出后,有用戶感覺后怕,但回覽時發現,只要打開過賬單,這行小字就不再顯示。同意了協議,個人信息還能否得到有效保護,引發用戶擔憂。
回應
支付寶道歉并給出取消授權路徑
記者注意到,上述爭議引發關注后,支付寶方面向媒體解釋:如果用戶不同意這個協議,年度賬單仍然可以看到,就是缺少芝麻信用的數據。比如說免押金共享單車、酒店信用等數據。
昨晚10點左右,記者再次打開支付寶頁面發現,小字內容和勾選狀態已做出修改。“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變為了“同意《在年賬單中查詢并展示你的信用信息》”,自動勾選狀態也被取消,變為用戶自主勾選。
昨晚11點多,“芝麻信用”官方微博發布“關于支付寶年賬單首頁《芝麻信用協議》的情況說明”,稱默認勾選我同意協議這件事“肯定是錯了”,并就事件給大家帶來的恐慌和誤解表示歉意。
對于很多用戶擔心自己的信息安全和隱私問題,聲明強調,這些同樣是芝麻信用的生命線。用戶信息的獲取、沉淀、使用和分享,都會在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做到用戶知情和同意,做到不過度采集,更絕不會濫用數據。
聲明稱,芝麻信用本來希望充分尊重用戶知情權,讓用戶知道,只有在自己同意的情況下,支付寶年度賬單才可以展示他的信用免押內容,初衷沒錯但用錯了方式,愚蠢至極。目前,支付寶年度賬單已調整相關頁面,取消默認勾選,如果用戶希望在自己的年度賬單中看到信用免押的內容,可以手動勾選。
如果用戶不想在年度賬單里展示自己的信用免押內容,但又已經被默認勾選,可以在“支付寶客戶端—我的—芝麻信用—信用管理—授權管理”中找到“支付寶”這個選項,然后取消授權。
對于此前沒有開通芝麻信用的用戶,芝麻信用明確,不管是被默認勾選還是主動同意,都不會因此成為芝麻信用的用戶,所以不存在芝麻信用會收集相關信息的可能。
記者注意到,支付寶官方微博也轉發了該聲明,并稱要“一起承擔”。
反思
保護個人信息不能只靠企業自律
有律師表示,在原始情形里,支付寶默認用戶同意的做法不合理,沒有盡到合理提醒告知的義務,直接默認勾選同意,沒有給消費者了解條款的機會。如果協議與賬單內容有關聯,平臺應強制消費者閱讀這個協議,并將重要條款進行顯著標示,讓消費者自行選擇,而不是在沒注意到的情況下就同意。
岳屾山律師也在微博表示,希望其他支付平臺的年度賬單不要再出現類似問題。同時,個人信息的保護不能僅靠他人提醒和指望經營者誠信守法,還需要自己提高防范意識和權利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