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同樣離不開全面開放體系的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這是黨中央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開放的戰略思想,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推動開放創新和效率提升,以開放提升新優勢、引領新發展。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過去30多年,我國牢牢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戰略機遇,對外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面向未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部署擲地有聲。作為一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的大國,中國經濟已經和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在一起,中國經濟體系向現代化升級的過程,離不開全球化視角的考量和發展,必須著眼全球資源和市場,以全面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可以說,現代化經濟體系理應是開放的經濟體系,全面開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當前,發展開放型經濟面臨的環境和條件正在發生巨大改變。一方面,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雖然發展大勢不可逆轉,但速度、動力、規則都與以往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傳統競爭優勢受到削弱,傳統發展模式遭遇瓶頸。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正在轉換的比較優勢交織在一起,給立足開放條件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帶來了新挑戰,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想切實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就要在打造新格局、培育新優勢、構建新體制上下功夫,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
打造新格局是首要。現代化經濟體系所需要的開放型經濟,是一個全方位立體開放的經濟。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不僅要深化沿海開放,還要加快內陸和沿邊等地區開放,不僅要推動制造領域開放,還要加大服務領域開放;不僅要面向發達國家發放,還要強調向發展中國家開放。這就需要我們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要求和部署,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在開放格局的深度和廣度上不斷加深、拓寬。
培育新優勢是關鍵。無論是從應對傳統競爭優勢弱化,還是基于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現實需求,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都必須以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培育作為根本保證。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大創新力度,在調整產業發展戰略、豐富人力資源、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上下大力氣,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推動開放型經濟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成本、價格優勢為主向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
構建新體制是保障。提高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深化改革是重點。眼下,我國還存在不少阻礙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應從制度和規則層面深化改革,推進包括放寬市場準入、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等在內的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