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國內

天南地北歡樂“中國年”——新華社記者除夕走筆

來源: 新華網  
2018-02-15 23:31:50
分享: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題:天南地北歡樂“中國年”——新華社記者除夕走筆

  新華社記者

  金雞歌國泰,玉犬報民安。

  辭舊迎新之際,新華社記者登海島、走牧區、下農村、進社區,采集全國多地群眾的過年故事。

  團聚、團圓、團結。一位位平凡人的付出與收獲,一個個小家庭的新年新變化,一個個不歇流淌的家國夢想……構成了天南地北中國年中一幕幕真實而又生動的場景。

   萬家團聚相逢好時節

  剪紙映紅了窗臺,燈籠掛上了樹梢,新貼的春聯寫滿了“紅火”。

  除夕之夜,長期在日本、澳大利亞、北京、深圳等地出差的李子興趕回福建晉江的老家,與家人和朋友們一起過年。吹著海上暖濕的海風,新朋舊友笑聲朗朗,空氣中洋溢著喜慶的味道。

  李子興是福建陸地港集團總經理,過去的一年是“收獲頗豐”的一年。他告訴記者,2017年,集團的國際陸港板塊的貿易額達到了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30%以上。同時,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也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長。

  陸地港是泉州市的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李子興看到了三個變化。整個泉州市的外貿、跨境電商發展得越來越好,不僅貿易也越來越多元化,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而且隨著泉州國際郵件互換局和城市貨棧的項目落地,當地的物流通道也越來越四通八達。

  “故土難離,中國人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創業,春節最想回家看看,鄉音和鄉愁也時常出現在我夢里,”李子興說,家好,國好,大家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團聚最喜悅。

  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喀拉蘇鄉,遠冬牧場阿恰勒牧業片區的25戶牧民為第一次能看到春晚直播而興奮不已。

  幾天前,尼勒克縣阿恰勒牧業醫院院長巴德拜·沙達提就提前從山下拉來了二手的彩色電視。除夕當天,牧民們組織了叼羊活動,還在中心醫院附近的平地上搭起了氈房,生了爐子,煮了肉,大家有說有笑地為看春晚做準備。

  作為伊犁哈薩克牧民最遠的冬季牧場,牧民出行主要靠騎馬。地處偏僻、居住分散,牧民們只能依靠光伏面板實現基本照明。2017年11月,尼勒克縣政府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供電公司積極協調,并聯合鐵路系統為遠冬牧場阿恰勒牧業片區接通了線路,遠冬牧場第一次用上了長明電,這讓今年的除夕夜格外不同。

  葉爾波松·奴爾哈納特是在遠冬牧場生活了30年的老人,他端上羊頭肉,年夜飯正式開始。彈著冬不拉,唱著阿肯,跳起黑走馬,牧民們也開始了自己的狂歡,氈房里的熱鬧讓山谷不再沉寂。

  葉爾波松·奴爾哈納特盯著電視機看個沒夠,“小小一臺電視機,把我與全國人民都連接了起來,去體驗民族大團結,人與人聯通的樂趣!”

   與團圓相伴孕育新希望

  春節是新的開始。

  14日上午,從海口飛往永興島的春節前最后一趟航班沖入云霄。

  “一會兒就能見到爸爸,我們都半年多沒有見面了”“我馬上就能跟爸爸一起過年咯”……稚氣的童音在機艙內回蕩。一個半小時后,飛機平安降落,孩子們一頭撲進前來迎接的爸爸懷里。

  面積僅3.1平方公里的永興島是海南省三沙市市政府所在地。春節期間,駐守島上的多為部隊官兵、政府工作人員和醫院、郵政等服務人員。其家屬每年一度的“反探親”,成為這里的獨特風景。

  大年三十,所有上島人員聚在食堂包餃子,吃團圓飯,小小海島如同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團圓就是幸福!

  抱著11個月大女兒前來與丈夫團圓的符珊珊說,過年嘛,總要與最親的人在一起,就算身在海角天涯,也要享受這份歡樂與溫情。

  地處東北沈陽的老工人們,則在老工業村的最后一頓團圓飯中暢想著美好幸福。

  大年三十,居住在沈陽市鐵西區工人村的劉惠明起個大早,像往常一樣下樓打完一組太極拳,便和老伴匆匆上樓發面、揉面,趕在兒子一家到來前,將團圓飯做出個大樣來。

  不到16平方米的蝸居,室內拉起兩根晾衣繩,上面晾曬著洗好的床單、衣物。劉阿姨背笑逐顏開,“這是在老房子里過的最后一個春節了。”

  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工人村是新中國最早集中規劃的工人住宅區,曾被當作改善產業工人生活條件的樣板而聞名全國。如今,經歷半個多世紀風雨的工人村業已老舊,居住條件日趨惡化。

  劉惠明頗為此鬧心。她家狹小的空間內除了擺放年貨,還放了十幾個礦泉水桶,“管道老舊,自來水常常上不到二樓來,我們夜里還得接水儲備。”說話間,劉惠明端起餃子就去廚房下鍋,隔壁主婦也在燉豬肘,兩家共用一個廚房,擠得有點打不開轉。

  去年,沈陽市為改善老工人們的居住條件,將工人村最后24棟老樓定為都市棚戶區,鐵西區籌集6億元資金,對這里的800多戶居民實施貨幣化補償。“年前大伙就簽好了協議,等著年后一放款,我們就能搬家了!”

  打開衣櫥、壁櫥,劉惠明手指一袋袋行李說,你看看,我們已將搬家的衣服、物件都打包好了。老伴馬福剛說,我們年近七十,趁著能動彈,該好好享受晚年。

  “老樓不會拆除,政府將整體規劃開發文創街區,我關注這里的發展。”劉惠明說,畢竟,這里曾經盛放了她的青春和汗水,也是老一代工人的精神家園!

   同幸福相約團結有力再攀登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宰殺完過年豬,土家族“全職太太”蔣秀念的春節從臘月二十就算開始了,到除夕就進入了“最高潮”。

  告別破舊木瓦屋,住進嶄新小康房。2017年,蔣秀念一家搬出貴州省江口縣的貧困農村,住上了政府在縣城里易地扶貧安置的80平方米新房,“家和萬事興”的春聯橫幅格外醒目。

  “全家人都很開心,這是我們在新房里過的第一個春節。”抱著出生不久的兒子,蔣秀念興致勃勃地領記者參觀她的新家,兩室一廳,搬遷時連廚房、廁所都裝修一新,可謂拎包即住,“你看,連晾衣竿都裝好了。”

  搬進新家,還要過上好生活。蔣秀念丈夫王建軍過去在東部沿海養過4年鴿子,政府組織開辦合作社,王建軍前往上班,每個月工資4500元。

  “一只肉鴿能賣到15元,銷路也不錯。”王建軍盤算著新年希望:現在合作社人手少,“期待有更多人加入肉鴿養殖中來,大家一起做大這個行當。”

  家庭夢與民族夢相融。4億多家庭、13億多人民勠力同心、團結奮斗,正在書寫新時代更加精彩的中國故事。

  在陜西省延安市梁家河村,臨近春節,梁強在自家灶房支起油鍋、蒸鍋,試制起了油糕、黃饃饃、棗糕等,他要為這些當地小吃調試出最佳口感。

  “春節一過,這些打上真空包裝的特色食品爭取上市,讓游客不僅就地品嘗,還能帶回家去。”梁強盼望。

  28歲的梁強是梁家河村的“能人”。他開的“梁家小院”農家樂去年為他帶來三四十萬元的豐厚收入。

  2015年,村里成立專業公司,依托文化資源優勢發展起了鄉村旅游產業,得知消息的梁強回鄉創業,將自家小院改造辦起了農家樂。

  鄉村旅游一推開,外地游客絡繹不絕。在梁家河村史館、知青文化體驗園、蘋果采摘園、窯洞酒店等文旅項目的拉動下,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梁家河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

  一個月前,梁強自駕前往寧夏、山西、河北等地考察古鎮,吸收全新經營理念。“新的一年,我希望向更多人分享我們的陜北特色美食。”梁強說,未來他將開分店,打通電商渠道,將日子過得更紅火!(記者王炳坤、沈汝發、周曄、劉鄧、汪軍、江辰蓉、王俊祿)

關鍵詞:中國年責任編輯: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