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馬靈雁:巧手剪紙講述移民區的變遷
火紅的紙張、一把小巧的剪刀,雙手默契地配合,絲縷連接變成藝術品,看著就讓人覺得喜慶。2月27日,吳忠市剪紙傳承人馬靈雁在紅寺堡區家中忙的不亦樂乎。
馬靈雁。
馬靈雁是一名幼兒教師,1985年出生在同心農村的一個剪紙世家,外祖母一生鐘愛剪紙,母親十幾歲時就是方圓數十里聞名的剪紙巧手。自幼在剪紙中長大的她,受祖母和母親熏陶,從小耳濡目染,看著墻上粘貼著的剪紙,就喜歡在廢紙上畫一畫、剪一剪。十歲的時候跟著母親學習畫稿剪紙,十一二歲的時候就能獨立剪出豐富的花樣了。
馬靈雁童年時代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從學校回來,放下書包,拿起剪刀剪窗花,母親也耐心細致地將剪紙手藝教授給馬靈雁。
1999年,隨著紅寺堡的開發建設,馬靈雁全家從同心縣搬遷到紅寺堡團結村。2011年,馬靈雁被寧夏幼兒師范學校錄取,在校期間又一次深入學習了剪紙和繪畫藝術。如今,她已經參加多項才藝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紅寺堡區的剪紙技藝隨著寧夏南部8縣的移民搬遷而來,不僅帶有原居地的內容形式,更結合了紅寺堡的風情,顯得更加接近生活,接近自然。而馬靈雁的剪紙依托主觀通感,單純、直觀的本色折射出內心情感,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和濃郁的民俗氣息,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征,代表作品有“喜收”、“竹悅山水”等。
馬靈雁展示她的作品。
馬靈雁現在任教于紅寺堡區第一幼兒園,課余時間,從沒丟下過畫筆和剪刀,還在學校開設了民間剪紙傳統手工藝術課。此外,她還組建了社區剪紙愛好者社團。如今,已有上千名幼兒園小朋友通過她了解了一定的剪紙知識,100多名民間剪紙愛好者初步掌握了剪紙技能,有力促進了民間剪紙在學校和社會的傳承和創新。
1月中旬,2018年寧夏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在紅寺堡區體育廣場啟動,馬靈雁現場為市民制作贈送剪紙,作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歲月長河中,馬靈雁一家見證了紅寺堡“沙漠起高樓、荒漠變綠洲”的發展變遷,從馬靈雁父母,到她自己,再到她的兒女們,他們一家是移民開發政策的受益者,深深感到“共產黨好、黃河水甜”。許多紅寺堡移民和馬靈雁一家一樣,在這里創業、尋夢、生根,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