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啟程訪問伊朗的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4日說,伊朗需要應對外界對其導彈項目的關切,否則將面臨新一輪制裁。
這不是勒德里昂首次就導彈項目向伊朗施壓。但在伊朗方面看來,導彈項目不容談判。伊朗最高領袖的外交政策顧問3日警告,勒德里昂應該盡量避免發表不利于雙邊關系的類似言論。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今年初宣布“最后一次”把美國針對伊朗、涉及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延長120天。他同時要求美國國會和歐洲國家同意修改協議條款,增加限制伊朗導彈項目等內容。
【臨行前再警告】
勒德里昂定于5日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他4日接受法國《星期日報》采訪時說:“伊朗擁有射程可達數千公里的彈道導彈,那不符合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也超出了(伊朗所稱)保衛邊境的唯一目的。”
“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勒德里昂說,“這個國家面臨新一輪制裁。”
上月,勒德里昂曾就伊朗導彈項目發表看法,但語氣沒有那么強硬。他當時說,如果伊朗“想要回到國際社會大家庭”,就要化解外界對其導彈項目和介入地區沖突的關切。
去年11月,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說,法國仍然支持2015年達成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但就伊朗的彈道導彈,“我們應當談判”。
【伊朗心意已決】
伊朗方面尚未回應法國外長的最新表態。以往,伊朗多次強調,推進導彈項目是為了自衛和發揮震懾作用,沒有商量的余地。而且,導彈項目與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無關。為展現不示弱姿態,伊朗去年9月和11月在德黑蘭向公眾展示射程為2000公里的導彈。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去年11月明確表態,馬克龍要“談判”伊朗彈道導彈的想法“不可能”實現。
本月3日,伊朗最高領袖大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的外交事務顧問阿里·阿克巴爾·韋拉亞告訴半官方的伊朗學生通訊社:“伊朗的防御項目不是法國等他國應該關心的事。他們應該告訴我們可以持有什么樣的導彈嗎?如果我們告訴法國該怎么保衛自身(他們會作何感想?)”
韋拉亞不忘提醒法國外長:“如果讓-伊夫訪問伊朗是為了增進雙邊關系,最好避免發表這類負面言論。”
伊朗軍方高官、準將馬蘇德·賈扎耶里3日告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如果想要就伊朗導彈項目與伊朗談判,歐美國家必須先銷毀自身的核武器和遠程導彈。
【正合美方心意?】
法國外長就伊朗導彈項目發表的言論頗受關注,原因之一是迎合了美國特朗普政府的一大訴求。
特朗普去年8月初簽署一份法案,以發展彈道導彈項目等為由,對伊朗實施新制裁。今年年初,特朗普宣布再次延長針對伊朗核項目的制裁豁免期,同時要求美國國會和歐洲盟友起草一份新協議,原因是現有伊核協議存在“災難性缺陷”。新協議須規定伊朗接受永久性約束、增加限制伊朗導彈項目的內容等,否則美方將退出協議。
對美方舉動,伊朗外長穆罕默德·賈瓦德·扎里夫去年說,如果美國真的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伊朗也可能選擇退出。
迄今,美國國內就是否應該退出伊核協議意見不一。《紐約人》雜志先前報道,美國前國務卿約翰·克里上月在德國慕尼黑出席一場國際會議期間與扎里夫會面。克里勸對方,“不管特朗普政府怎么做,伊朗也不要退出核協議或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