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問題是歷年兩會的焦點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過去五年我國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將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今年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收入增長是反映民生改善最直觀的指標。2013-2017年,我國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同期,我國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萬增加到1.3億,反映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
就業形勢持續向好。近年來,我國持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群體就業得到較好保障。2013-2017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6600萬人以上,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就業。2017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51萬人,失業率降至多年來最低。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促進就業創業,加強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運用“互聯網+”發展新就業形態。今年的就業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城鎮調查失業率涵蓋農民工等城鎮常住人口,今年首次把這一指標作為預期目標,以更全面反映就業狀況,更好體現共享發展要求。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13-2017年,我國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險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700多萬人次受益;提高了低保、優撫等標準,完善社會救助制度,近6000萬低保人員和特困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立了困難和重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惠及2100多萬人。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目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已經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在此基礎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險;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把基層醫院和外出農民工、外來就業創業人員等全部納入。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6.7歲,并有望繼續提高。
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展。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五年來,我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持續超過4%。我國改善了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提高了鄉村教師待遇,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600多萬農村學生。啟動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重點高校專項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人數由1萬人增加到10萬人。加大對各類學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力度,4.3億人次受益。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提高到10.5年。在此基礎上,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并提出了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優化高等教育結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脫貧攻堅時刻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精準脫貧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未來三年要堅決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過去五年,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然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的,我國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巨大,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依然不少。對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精準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強化對深度貧困地區支持,并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
輝煌的成績屬于過去,未來更加值得期待。十九大報告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群眾最關切最煩心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人的全面發展,使人民生活隨著國家發展一年比一年更好。今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的民生事業將取得更大成就,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作者張茂榮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