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幸福的奮斗者

【幸福的奮斗者】當代愚公呂日新:播綠太行 創辦洞陽坡森林公園

來源: 長城網  李新彥 田桂云
2018-03-22 10:45:42
分享:

  長城網石家莊3月12日訊(通訊員 李新彥 記者 田桂云)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西部太行山深處的井陘縣洞陽坡,一塊“萬畝連翹生態栽培示范基地”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牌匾是由河北省農業廳、河北省財政廳和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聯合樹立,建設單位是井陘縣洞陽坡生態經濟園區,基地負責人是呂日新。初春時節,記者慕名來到呂日新創辦的洞陽坡森林公園進行采訪。

萬畝連翹生態栽培示范基地。田桂云供圖

  

呂日新。田桂云供圖

  現年74歲的呂日新,是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退休處級干部。這位第三軍醫大學的畢業生,曾是一名醫生,在部隊和地方從事過十多年的醫務工作,還在省、市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做過十多年的衛生管理工作。他成為一名綠色志愿者,完成了從醫人到醫山、從官場到山場的轉變;他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克服重重困難扎根太行山,播綠太行,愛民富民,把夢想變為現實。

下鄉扶貧機遇,立下治山富民壯志

       1986年到1994年,呂日新在井陘縣紅土巖村扶貧。通過扶貧,呂日新了解了山民,學會了栽樹,愛上了大山。在8年的時間里,他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在專家指導下,與紅土巖村村民用三年時間栽果樹10萬棵,并完成了一批配套工程。

      呂日新還了解與紅土巖村同一個鄉鎮的洞陽坡村,有7000畝山場,300多畝耕地,昔日曾有400多人,由于經商潮的沖擊,到本世紀初常居人口只剩下80人,留在家里的人們守著大山發愁,洞陽坡成了省級特困村。2001年,呂日新毅然和幾位綠色志愿者一起承包了洞陽坡及鄰村南蘆莊的萬畝荒山,創建了“井陘縣洞陽坡生態經濟園區”。

       呂日新離開省城一下子到太行山里一個偏僻小山村,住窯洞、喝山泉,這個落差著實不小,遇到的第一個字就是“苦”。這里山高坡陡行路難,想出山得先走11里的山路才能去擠公交車。上山干活回來一身汗,沒有條件洗澡不說,常常連吃飯都不能按時。只有他一個人在山上時,晚上就用暖瓶泡米燜做翌日早晨的稀飯,起床后再啃一個涼饅頭就上山了。一年下來,他體重減了20多斤,老鄉們心痛地說:“剛來時白白凈凈的,現在又黑又瘦,和我們一樣了,要多保重啊!”老呂笑呵呵地說:“都一樣才好,我們大家一起艱苦創業,能過上好日子再苦也值!”

連翹花。田桂云供圖
南蛇藤。田桂云供圖

既當愚公,又做智叟;科學治山,高效播綠  

      老呂他們在山上的作用,主要是發揮自己的優勢,組織當地山民一道去開創治山的大業。老呂說:我們既要當愚公,艱苦奮斗,又要做智叟,用智慧巧干治山,只有依靠科學技術和自主創新才有出路。

     井陘洞陽坡全部是崗坡山地,干旱、貧瘠,選對樹種,適地適樹是關鍵。在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藥用植物中心謝曉亮博士幫助下,他們規劃確立了以木本藥材連翹為主栽樹種的規劃,建設萬畝連翹谷。在專家的指導下,他們建立了連翹生態栽培模式和野生撫育技術,其中連翹修剪技術、授粉技術,填補國內空白,解決了連翹產量低的難題;“三不管理”的仿野生栽培技術確保了連翹質量,“三不管理”指的是:一是不打農藥,利用連翹生長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原理控制害蟲;二是不施用化學肥料,充分利用枯枝落葉增加土壤有機質;三是不用澆水,利用連翹耐旱的特性,做好集雨魚鱗坑,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維持連翹對水分的需求,實現了省工省力省成本,生態環境零破壞。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藥用植物中心謝曉亮博士。田桂云供圖

         總結并運用“1+3”的栽樹模式,較好地解決了干旱山區造林難的問題。“1”是指一條“適地適樹”的造林原則,“3”是指“容器苗”、“雨季造林”、“旱栽技術”三項措施。這樣做造林快,成本低,成活率高。2001年5月1日育香椿苗,8月7日開始辦班統一栽樹技術要求,到9月14日10萬棵香椿定植完畢。當年河北省內專家隨機抽查了450個樹坑,只有5個坑沒有苗。進山的前5年,他們平均每年以20萬棵的速度造林。2006年12月,河北省科技廳組織省內專家評審,認為洞陽坡“1+3”造林模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01年他們育了10萬棵香椿苗,因定植區域在又深又寬的八里溝阻隔的南山,村干部們替他發愁,說全村男女老幼加上毛驢都運苗,也得三個月,雨季早過了。老呂買來卷揚機、柴油機、鋼絲繩,選址并組織架好了一條500米長的索道,一天可以向山上運苗過萬,確保了雨季造林工程的按時完成。如今,經過不斷地改進,他們運用索道可以在這萬畝山場隨心所欲地運送苗木、線桿、建材等,也可以將山貨運下來。他們先后建索道30多條,至今仍留有永久性索道16條。
朝陽橋。田桂云供圖

      洞陽坡山高、谷深、溝多,交通十分不便,物資已可以通過索道“空運”,但人還得跨溝越澗,既費時又費力。受索道的啟發:一條幾百米的鋼絲繩可以成功地將電線桿運到山上去,若是用一組鋼絲繩建一座百米左右的橋,走幾個人安全不會有問題。于是老呂現場勘察、選址,市場選材,于2001年國慶節前組織本村山民架好一座長140米的鋼絲繩橋,取名“朝陽橋”。之后請來資深的建橋和機械動力專家評估,認為“構思巧妙,用材合理,安全可靠”。這座橋使用至今已十余年,狀態一直良好。此后他們又先后架了6座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座橋長170米,是河北省疾控中心出資,由老呂他們承建的,并命名“健康橋”。受此影響,石家莊市林業局、井陘縣委和縣林業局、市科技局等紛紛效仿,先后出資建成“興林橋”、“致富橋”、“科技橋”,這種現象被老呂戲稱為“健康橋效應”。這七座橋中,最長的200米,最深的90米,越架越堅固越漂亮,總長度達978米。今后根據需要還得架20多座,將形成橋連山、路連橋的獨具特點的交通網絡。

釣魚池。田桂云供圖
官兵垴風景。田桂云供圖

  這十幾年里,在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支持下,洞陽坡用了5年時間栽了木本蔬菜香椿、木本藥材連翹、木本油料椋子等100萬株,園區的造林面積達90%以上,之后用了三年一邊撫育小樹,一邊開展治水工程,共建塘壩七座,水池15個。2009年申報省級森林公園并獲得成功,從此有了“河北洞陽坡省級森林公園”。

     烙紅:為了永不忘卻的紀念

  呂日新在太行山奮斗的十幾年,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播綠烙紅”。所謂“播綠”,就是讓荒山綠化,并以此獲批省級森林公園;所謂“烙紅”,就是以綠色生態游為載體,將紅色紀念游融入其中,把紅色印記烙在深山各處。

紅葉坡。田桂云供圖

  老呂在做森林公園規劃時,執意要把我黨我軍和建國的歷史盡可能地通過這里的溝溝岔岔和一些建筑彰顯出來,也就是給洞陽坡人為地烙下紅色印記,好讓人們在欣賞大自然美景的同時,了解、重溫、品味歷史,知史而明志,在心底激起奮起的波瀾。

秋收起義橋。田桂云供圖

  在井陘生態經濟園區通天谷的釣魚池到大垴沿的百草亭,辟有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時段的景點。“這里不僅建有秋收起義路、長征路等多個路段,還有工人橋、農民橋、瑞金橋、延安橋等多座橋……”呂日新告訴筆者,從金山閣到理想亭路段長度不下800米,是一個緩坡,滿坡連翹和黃櫨,現有一條自然小路直通山頂。路的右邊,是一個刀劈般的懸崖,險如華山,左邊是緩坡。老呂打算將臺階路開好后,右邊臨崖安裝護欄,在護欄上掛宣傳牌,內容是反映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帝國主義反動派對我國的侵略和干擾,以警世人。左邊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播綠烙紅的奮斗中,年逾古稀的老呂不懼山風勁吹,烈日狂曬,捶打得面如古銅,健步如飛。他獲得了很多榮譽:當上了市級勞動模范,榮獲中國老科協突出貢獻獎,省級和全國綠化獎章。呂日新還當選為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理事和井陘縣政協委員。隨著工作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河北醫科大學藥學院在這里掛牌設立了“教學科研實習基地”;河北農大連續在這里安排本科生、研究生做課題;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義務為他們做了公園的規劃,指導開展旅游工作,還把這里作為旅游系的實習基地。

踏遍青山人未老(左一為謝曉亮,左二為呂日新)。田桂云供圖

關鍵詞:【幸福的奮斗者】,全國綠化獎章,呂日新,洞陽坡,森林公園責任編輯: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