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星期四簽署對中國產品加征懲罰性關稅的備忘錄后,中方隨即宣布擬對約3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據信這只是中方反制措施的一部分,大豆等美國農產品都將進入中國的報復范圍。全球股市從星期四開始嚴重下挫,反映了投資界對中美貿易形勢可能繼續惡化的預期。
中美這次遠超之前規模的貿易摩擦是在特朗普政府通過多個戰略報告將中國確定為“戰略競爭對手”的背景下發生的。很多人的直覺是特朗普不是在打普通的貿易戰,他是在試圖改變美國同中國及世界各國打交道的方式,用擺美國世界老大的譜,嚇唬住各國,讓中國等發展較快的國家向美國出讓各種經濟資源和機會,實現美國的恒大恒強。
一些人可能會寄希望于特朗普只是想要價,最終中國可以通過談判給他稍微讓一點利,事情就過去了。但問題是,特朗普要的利益可能很大很大。實際上他在要確保“美國優先”的全部條件,包括中國不能有在經濟上超越美國的權利。
蒂勒森和麥克馬斯特先后從國務卿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位置上被炒魷魚,換上來更加強硬的蓬佩奧和博爾頓,這些與特朗普在激進貿易路線上越走越遠并非沒有關系。特朗普政府成了很長時間以來最熱衷將“極限施壓”手段四處濫用的美國政府。它想讓全世界都接受美國人這樣干,包括中國。
中國該做些讓步,忍辱負重嗎?但看看特朗普最想掐住喉嚨的是中國高科技公司,還很想把中國作為新的資金和技術中心地位給擠掉,我們怎么讓?
中美關系出現的震蕩或許在提醒我們,中國的崛起之路的確不可能在戰略上一帆風順。來自美國和其他一些力量有計劃的和非計劃性的抵制終究會來,和平崛起的真實含義可能不像我們過去想的那樣簡單,很多讓我們極不愉快的摩擦是我們躲不掉的。
中國大概要在戰略上順其自然。我們說順其自然指的是,第一,我們不想與美國沖突,比如不想與美打貿易戰,那么就應盡量避免因我方的原因走向中美沖突。第二,如果美方不接受中國崛起,非要采取各種手段通過搶走中國的繼續發展來補美國的消瘦,那么是禍躲不過,我們就該坦然與之較量。
中美因美方“搶中國”“壓中國”而發生摩擦,比中美在某個領域發生“遭遇戰”時,中方的勝算往往更多。這是因為這樣的摩擦點離美方的核心利益更近,中方的斗爭資源相對更多,民意的支持和團結也更強大,忍受痛苦的能力更強。
特朗普為了這次對華發動貿易攻擊做了較充分的準備和動員,對他來說,這一次的勝負不僅將影響中期選舉的結果,而且對他在美國的政治信譽也有重要意義。他需要讓自己看上去是一個把中國都能制服的“英雄”。
我們認為,這一次中國恰恰要讓他吃些苦頭,打打他的威風。一旦中美貿易戰最后被認定為特朗普栽的一個大跟頭,它將會變成整個美國的一個政治教訓,會讓美方在今后很長時間里死了同中國打貿易戰的這條心。
美國老百姓并不想與中國打貿易戰,大多數美國選民也沒有由他們這代人為阻止中國崛起付出巨大代價的意愿。崛起的中國沒有采取擴張路線,對這一代美國人來說,與溫和的中國開展合作,要比遏制中國崛起更有利于他們的福祉。所以一旦中美貿易沖突不斷升級,對美國經濟產生破壞性影響,各種反對特朗普的力量將重新聚集,接二連三出現的美國重要選舉終將對激進的特朗普路線做出修正。
中國的市場已經很大,在與美國貿易較量的同時,我們要爭取歐洲,盡量孤立美國而不是被美國孤立。我們要把總目標確立好:那就是把特朗普政府對華激進貿易政策的囂張氣焰打下去,進而讓華盛頓在做其他對華強硬的盤算時也多一分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