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博鰲亞洲論壇,關注不一樣的海南。接來來,我們要帶大家去行走海南,領略那里特有的“綠色”。海南是我國第一個生態(tài)示范省,清新的空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讓全國人民羨慕。在海南,綠不僅僅是一片樹林、一塊草地。更是一種生態(tài)理念、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
央視記者王春瀟:行走海南,我們不單要看美景。還要帶大家去了解你所不知道的故事。這里是海南三沙西沙海域的北島。來到這里可以說一草一木都是故事。大家看,在我右手邊是羊角樹,這一大片都是大自然的饋贈。而在我的左手邊大家看到的這一排叫做木麻黃,他們?nèi)縼碜援數(shù)鼐用竦挠H手栽種。
和想象中的不同,在這個0.4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種樹居然是島民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我們上島時,大學生村官何欣宇正帶著當?shù)貪O民忙著刨坑種樹。
海南三沙市北島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何欣宇:這紅色的土是海南本島的土,紅土。它可以固水。因為(北島)本島這種沙是珊瑚沙,它存水的功能比較差,澆下去水會直接滲透到下面。所以說要往下面墊一層紅土再種。
在海島種樹并不容易,七連嶼更是如此。不但土要從海南本島運來,樹苗也要經(jīng)過三天的長途跋涉才能來到這里。七連嶼這些小島周圍的珊瑚礁水淺,運樹的大船靠不了岸。漁民們只能跳到水里,用自制的浮板把樹苗拉上岸。那究竟為啥費這么大勁種樹呢?
海南三沙市北島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何欣宇:我們不種樹的話,這一片等到有臺風季的時候,海浪沖刷上來,這一片沙灘會被海水卷走。
記者:這就是大海侵蝕的一種表現(xiàn)。底下的沙,要不是樹根就護不住了是吧。
海南三沙市北島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何欣宇:沒有這個樹根的話,(沙灘就會被)侵蝕得更嚴重,可能就再往里面多少米都有可能了。這不敢想象。
海島植新綠保護海龜大產(chǎn)房
不僅保護著海岸線,北島上的樹還保護著另外一種精靈。綠海龜,瀕危保護動物。北島是它們的產(chǎn)房。海龜要爬上平緩的沙灘,把卵產(chǎn)在靠近樹林的沙土里。如果沙灘消失,只剩下礁石或者懸崖,那么海龜就會“迷路”。
記者:(今年)第一窩。
海南三沙市北島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何欣宇:對,我們北島的第一窩。
記者:這就是你們巡線的時候發(fā)現(xiàn)的?
北島社區(qū)居民符永波:對啊,我們每天早上都來轉一圈。看有沒有海龜上來。發(fā)現(xiàn)它上來這里做窩。下蛋在這里了。
海南三沙市北島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何欣宇:這是我們兩委干部拍的(視頻)。它們就一只出來后,后面嘩全出來了。我們看著也很開心。這一窩孵出來好多只。如果一窩只出來兩三只,我們也會失望,有失落感。
海龜產(chǎn)卵的位置、數(shù)量、時間,都會被記錄下來,提供給科研人員。七連嶼專門成立了海龜保護站。何欣宇和島上的漁民們?nèi)绻l(fā)現(xiàn)受傷的海龜,還會把它們帶回來治療。
經(jīng)過多年保護,來七連嶼各島產(chǎn)卵的海龜逐年增多。從2014年的56窩,增加到2017年的172窩。3月30日,北島今年的第一窩小海龜誕生了。
央視記者王春瀟:從海南最南端的三沙,飛到了最北端的海口。世界真奇妙,猜猜我在哪?我現(xiàn)在是在一座有著8000年歷史的火山口里。都知道海南有大海,卻不一定知道海南還有火山。
可是和我們印象中的火山不同,這座休眠火山給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綠”。大家看,火山口四周都被茂密的植被所覆蓋,環(huán)繞著火山還有大片的森林。面積占到了海口市總面積的一半。
這里距離海口的市區(qū)近在咫尺,站在山頂就可以看到城市的全貌。可是十年來城區(qū)范圍沒有往這邊推進一步。火山周圍的森林被作為城市的“綠肺”嚴格保護了起來,禁止進行工業(yè)和房地產(chǎn)開發(fā)。換來了這一片綠色。
生態(tài)守紅線雨林綠多姿
海南不但有綠色的火山,還有全國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僅僅尖峰嶺就有2800多種植物,4300多種動物,被稱為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大樣地。為了保護這片綠色,海南同樣也畫出了“生態(tài)保護紅線”,以熱帶雨林為代表的重要生態(tài)功能區(qū),覆蓋了全省陸域面積的三分之一。看完了森林的綠色。我們再去田間地頭,看看另一種生機勃勃的綠色。
央視記者王春瀟:歡迎來到種子的世界。這里是海南的南繁基地。我國的農(nóng)作物,70%以上的品種都來自這里。來看這幅種子地圖,新疆的棉花,內(nèi)蒙古的玉米,四川的辣椒,湖南的水稻,都是在這里育的種。(AR)地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了不同的種子品種。可以說,海南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基因庫”。
南繁基地就好比是一個大溫室。全國的科研工作者來這里,利用熱帶的氣候條件進行育種試驗。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有趣的品種。
海南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小鋒:一二三。
記者:這么大的南瓜,還要兩個人搬。
海南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小鋒:這是我們選育的巨人南瓜品種。像這么大的接近兩百斤。
記者:這一個得頂普通南瓜的好幾倍吧。
海南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小鋒:得四五倍吧。你像這個紅色的板栗南瓜,它的糖度很高,比西瓜還高。這種叫金絲南瓜,蒸出來后筷子一攪,像粉條一樣,很好吃。
南繁: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南瓜兄弟看完了,再到南繁基地的田間地頭去你就明白,這里的農(nóng)作物的品種簡直超出了你的想象。在這里,你還能看到一萬多種不同品種的水稻種在一塊田。而農(nóng)業(yè)的高科技不僅僅體現(xiàn)在品種上,科學研究的時間也在這里實現(xiàn)趕超。
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華澤田:有了海南這個大的天然的大溫室,這個溫室,冬天我們就可以加一代,甚至加兩代。這樣就縮短了我們育種的進程。
到了秋冬季節(jié),6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農(nóng)業(yè)專家,就像候鳥一樣飛到海南,在這里當起了幸福的農(nóng)民。
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德華:你有這個事業(yè),可能就把其它的看淡了。你坐那打麻將也是奔著“胡了”。成功了這一把。我們追求的就是,育成了自己想要的結果(種苗)。那就很成功。
此刻,正是海南哈密瓜的收獲季。說起哈密瓜,都會想到新疆。而此刻新疆的哈密瓜還沒播種,海南就已經(jīng)豐收了。
海南哈密瓜種植商李新:全中國人民過春節(jié)吃的哈密瓜,都產(chǎn)自海南島。哈哈。
來自新疆的種苗,冬天在海南生了根。像這樣300畝地的哈密瓜基地,一年收獲兩季,利潤就有600多萬元。不僅解決了冬天吃瓜的問題,種子在這里變成了金子。
海南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小鋒:不但賣到全國各地,還走向了“一帶一路”國家。像越南、柬埔寨、老撾這些國家。品種、技術、農(nóng)資,基本都出去了。現(xiàn)在我們(海南全省)哈密瓜產(chǎn)業(yè)產(chǎn)值至少有四十個億。
央視記者王春瀟:乘著小船,我現(xiàn)在不是在河上,而是在森林里。這里是位于海口東寨港的紅樹林保護區(qū),漲潮的時候,紅樹林就會被海水淹沒,形成水上森林的奇觀。別小看了這片水上森林,它可以抵御臺風,保持生態(tài)平衡,為候鳥越冬提供重要的棲息地。
為了保護紅樹林,海口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區(qū)。你看,這些原本的魚塘,現(xiàn)在成了紅樹林的“幼兒園”,種上了各種紅樹植物的幼苗。保護區(qū)里紅樹植物的數(shù)量不但沒有減少,還在逐步增加。
打破“水泥板”把綠帶進城
一邊嚴守生態(tài)保護紅線,一邊也在想盡辦法“增綠”。為了讓海南的“綠”可以更多人共享,河流治理專家開始了大膽的嘗試。把紅樹林從海邊帶到了城市里,“卸掉”了內(nèi)河的水泥護坡。
海南海口市水務集團黨組書記鄧新兵:不能把城市變成一塊鋼筋混凝土板一樣。就是要打破它。讓土壤、植物和水充分得到交換。以自然為師,重造我們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一點改變,把綠帶到了身邊。海口穿城而過的美舍河,沿線七公里竟然長出了四萬平方米的紅樹林。從前的死水灣搖身一變成“梯田”,不但每天可以自然凈化5000噸生活污水,還成了城里人都愛去的生態(tài)公園。綠樹成蔭的海南用全年超過99%的空氣質(zhì)量優(yōu)良天數(shù),讓生態(tài)成果全民共享。
海口市民:搞這個公園后,人來多了。幸福啊,滿意。
?海口市民:覺得這個環(huán)境好,空氣好,然后孩子也喜歡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