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采暖季的結束,河北多個城市取消了長達數月的限行措施,不少車主松了一口氣,“終于不用再記哪天限號了”。然而,“解限堵”成為了人們新的抱怨對象,“出門1個小時了依舊堵在路上”,不少車主竟開始懷念限號的日子。
交通擁堵是普遍的“城市病”,加之解除限行,擁堵給人們出行帶來諸多不便,而這也成為影響人們幸福感一個最直接、最現實的“痛點”問題。
那么,市區交通到底堵在哪兒?除與當下汽車保有量日益增多、城市發展速度快等有關外,與以下兩個因素也更密切相關。一是硬件問題,如交通設施不夠完善、市區功能區劃不合理、交通管理措施不徹底等。二是意識問題,如公眾道路交通文明意識不夠,易造成“堵局”。
可見,破解“解限堵”,不能單純依靠強制性的限號措施,而首先要做的是制定合理的市區功能區劃、完善公共交通設施。這點可借鑒歐洲一些國家的做法。如倫敦地鐵不斷更新,巴黎推動地鐵新線路的建設,柏林強化公交線路與推出更有利于居民的價格等。且在可能的情況下縮窄車行道擴展人行道,同時減少私家車的停車位,迫使他們棄車使用公共交通方式。
另外,政府及相關部門還應在公共交通的便捷性上下狠功夫,如站點距離、乘車費用等方面進行完善。以公交車為例,等車時間較長、站點距離大常為人們詬病,這恐怕也是眾多上班族不選擇公交出行的原因。另外,我們也應該看到,如果將限行期間設計的非常規措施常態化,可能會吸引更多人選擇公交出行,如限行期間公交車降價或免費。
除完善公共交通外,交通管理也要跟上不限號的新形勢,加大科技投入。以在杭州成功實施的交通大腦為例,該項目利用交通大數據,可以快速準確發現城市異常擁堵位置,并通過互聯網技術主動將擁堵信息推送給交警,有效加快了交警出警速度。數據顯示,及時出警可將事故造成的異常擁堵時長縮短20%、將平均車速提高35%。
“硬件問題”需要解決,“軟件問題”也不能忽視。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每個個體既是“堵局”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隨意加塞、??浚妱榆?、行人隨意穿行……這樣不文明現象屢見不鮮,如遇高峰期,堵成“一鍋粥”就“理所當然”了。
說到底,破解“解限堵”,既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頂層設計,完善交通設施、提供便捷服務等,使公共交通的發展最大限度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另外,作為每個個體也都要文明出行,不做“堵局”的制造者。如此,才能創造一個暢行的環境。(郭慧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