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漢稱,他的親生女兒楊女士月收入5萬元左右,但對父親十余年不聞不問,未曾履行贍養義務。故楊老漢將女兒訴至法院,要求女兒以其月收入標準,一次性給付其7年的贍養費、住房費、醫療費等費用共計52萬元。日前,海淀法院判決,楊女士自2017年5月起,每月給付楊老漢贍養費1500元,駁回了楊老漢其他訴訟請求。
被告:父親實為轉嫁債務
對于父親的起訴,楊女士辯稱,她未對楊老漢不聞不問,楊老漢雖與其生母離婚,但她如實履行了贍養義務,僅2016年底,楊女士就一次性給付了楊老漢18.4萬元。楊女士認為,此行為足以證明她并非逃避贍養義務之人,反而是楊老漢多次投資公司失敗,想以索要贍養費為名,行轉嫁公司債務之實。故楊女士不同意向楊老漢一次性給付52萬元的贍養費等。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贍養費系基于血緣或撫養關系產生的子女對父母的法定義務,贍養費的數額應結合子女人數和收入水平、父母的經濟來源以及父母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實際開銷等情況綜合確定,而非單純考慮子女的收入水平。楊老漢雖主張其沒有收入來源,但根據楊女士提供的證據,僅2015年至2016年期間,楊老漢就接連成立了兩家公司。
判決:女兒月付老人1500
綜合考慮各項因素,楊老漢所主張的贍養費金額過高,已遠超出了其生活必要開銷。故法院依法酌定,楊女士按照每月1500元的標準按月履行給付贍養費的義務。
對于楊老漢主張的住房費和醫療費,法院認為,首先楊老漢并未就該部分支出提供對應的證據,其次贍養費包含的即為楊老漢維持日常生活所需,已然包含住房費和醫療費,因此對于該部分訴訟請求法院未予以支持。
-法官提示
融洽親情遠勝一紙判決
本案法官表示,子女對父母確實負有法定的贍養義務,但法定的贍養義務應以維持父母日常生活所需的實際開銷為上限,而并非父母變相用于轉嫁債務的途徑。本案中,楊老漢的女兒雖然事業有成,收入豐沛,但這不足以成為楊老漢訴訟請求得以支持的必然理由,何況楊女士也不是如楊老漢所述對其不予理睬、不予照顧。
法官說,類似的案件其實在審判實踐中時有發生,個案的細節或許不盡相同,但案件處理結果基本大同小異。法官提示,司法途徑的救濟是維護權利的最后手段,父母與子女之間就贍養費用發生糾紛之時,雙方應當更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的解決途徑,而非一味地執著于自身利益,就如本案中的楊老漢一般,與其為了贍養費用與親生女兒對簿公堂,不如反思自身行為有否不妥,融洽的親情關系遠比白紙黑字的判決書更加溫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