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朋友圈的你,與現實中一樣嗎?
文依是我的高中同學,上大學后我們雖偶有互動,但大多數交流都圍繞朋友圈展開,她的朋友圈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豐富多彩的生活、甜蜜的戀情、工作到深夜為自己鼓勁加油的正能量……直到最近,這個擁有完美“人設”的姑娘向我翻開了硬幣的另一面:“我的生活并非那么有趣,那些經過修圖的美食并不好吃,參加的一些讀書沙龍只是走馬觀花拍照而已……我壓力很大,對自己的工作并不滿意,但又想向別人展示我很敬業,希望營造優秀而且幸福的‘人設’?!?/p>
文依不是個例,不少人在朋友圈里小心翼翼地經營著自己的“人設”,“人設”甚至成為虛擬社交中一種認知彼此的方式:為了曬廚藝,給一道味道古怪的菜肴精心打光;為了秀底蘊,還沒有真正讀完一本書就先曬出三五句評論;甚至為了營造完美“人設”而精心挑選“適合發朋友圈的句子”……
我們在生活的不同領域扮演著不同角色:職員、兒女、朋友、父母……但凡此種種皆是基于現實生活,并非架空現實捏造出虛擬的完美“人設”。
完美“人設”永遠伴隨著現實與虛構的巨大落差。朋友圈越精心維系,現實中越容易焦慮,時時擔憂“人設”崩塌。文依的朋友圈自拍非常漂亮,但她逐漸發現“歸根結底是要見人的”,甚至有同事直言不諱地評價“你的照片和本人不太一樣”。像文依一樣的分享者們推高著別人的期待,但如此“人設”一旦登上真實生活的舞臺,不管是外貌還是“精神顏值”都無處遁形。
與其沉浸于在微信朋友圈塑造完美“人設”,不如放眼現實,思考如何努力和奮斗才能“活得像朋友圈里曬的一樣好”。畢竟,只有在現實生活中才能迎來真正的“人設”升級、人生出彩。
歸根結底,朋友圈的“人設”再完美也只是干癟的標簽,一個真實的自我建立在豐盈生活、真實奮斗的基礎之上:你被委以重任并非因為“曬加班”,而是得益于腳踏實地的拼搏;你被稱贊有才華并非因為在朋友圈引經據典的表述,而是面對面交流中透露出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你收獲幸福美滿生活的途徑,不會存在于朋友圈的“九宮格”里,而是扎根在現實的廣闊天地。
真實的生活沒有柔光和濾鏡,它粗糲、瑣碎,還有令人沮喪的坎坷,卻能鍛造沉淀出扎扎實實的“真我”。我們苦苦追尋的“人設”,不正是這份無可取代、獨一無二的真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