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三星堆“療傷”十年,汶川地震災區2840件文物回家

來源: 成都商報  
2018-05-08 16:35:00
分享:

  10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地動山搖,房倒屋塌,不少博物館受損,一些文物傾覆倒塌、受損嚴重。受損的多為易損、易碎陶瓷或青銅器。綿陽博物館6091件館藏文物,綿竹市文管所1000余件緊急押運到廣漢,“寄宿”三星堆博物館。10年間,陸續有21個單位共計2840件文物送到三星堆博物館修復。包括“逶于之王”虎鈕逶于、銀塔、銅鏡、金龜等珍貴文物。

銅鏡X光透視圖
  X光探傷、3D打印、掃描電鏡等現代技術與傳統修復工藝相相結合,文物修復師的巧手匠心讓它們重新復活。“2840件文物已經全部交付。”近日,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從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處獲悉,這些文物已經恢復受損前的模樣。

  郭漢中(左)正在與文物修復人員探討修復方案

  鎮館之寶

  “逶于王”虎鈕逶于

  耗時三月修復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在三星堆博物館見到郭漢中時,這位被稱作“青銅師”的文物修復專家正在修復一件銅尊。這樣的工作就是郭漢中每天的工作,從早到晚和文物打交道的日子持續了30年。

  地震后十年,三星堆博物館開展文物修復業務,共完成和開展了21個省內可移動文物修復工作項目,在承接的項目中共完成修復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等2840件,獲得了四川省文物局及業內專家的一致好評。

  青銅錞于修復中

  災后建房挖到窖藏物

  2009年10月5日下午16時許,什邡市師古鎮紅豆村八組,一戶農戶家正在進行災后建房,“咚”的一聲悶響后,小型挖掘機機械手挖到了硬物,村民刨開泥土發現一個器型奇大的器物。

  民工不識此物,器身部分已被打爛,殘片散失在若干人手中。逶于的頂部有個虎形鈕,青銅器顏色缺口為黑色,“群眾以為是鎢金豬,于是,消息就傳開了!”村民報警后,什邡市文管所所長楊劍和博物館人員趕到現場。在紅豆村,一行人一邊宣講文物保護政策,一邊拿著現金追尋文物殘片,50元一小塊,100元一大塊,“在當地苦苦追尋了三天,最后將殘片收了回來。”

  文物出土現場破壞嚴重,已無法確定文物出土的具體位置和地層關系,工作人員對周圍進行清理,亦未發現其他包含物,初步判定為窖藏物。這件殘損度較高的逶于,被送到三星堆博物館修復。

  一堆銅殘片修復前

  修復文物從拼圖開始

  在三星堆博物館,工作人員使用金屬分析儀對它青銅成分進行檢測后發現,逶于虎鈕的銅含量高,錫含量低,與什邡地區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成分基本一致;而器身的銅含量相對較低,錫含量相對較高,有別于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成分含量。“不排除虎鈕和器身為不同時期鑄造的可能。”博物館文物保管部部長余健介紹。

  “修復文物從拼圖開始,看似很簡單,實際操作還是復雜。”在郭漢中眼中,這件文物修復難度并不算大,30年來,他修復的文物達數千件,三星堆博物館館藏的每一件文物,無不經過他的手。

  “10多個人花了差不到3個月時間,最終修復完成。”文物修復師郭漢中介紹,拿到這件文物后,仔細研究了文物器形特征,郭漢中發現,這件文物除了一個破損的主體外,還有7件殘件,修復難度就在這些碎片。對于這件青銅器的修復,包括去銹、整形、粘接、塑形、補配、焊接、緩蝕、封護和隨色等修復保護步驟。

  最終,呈現在游客面前的虎鈕逶于,基本達到了完美的地步。

  一堆銅殘片修復出三件文物之一

  用它可再建一個博物館

  2010年,虎鈕逶于作為災后文化遺產修復的重要成果,在四川省博物院中心位置展出,受到文物界及社會各界高度評價和廣泛關注。

  “逶于作為指揮軍隊進退的軍樂器,它的作用和地位在古代軍事活動中舉足輕重。”楊劍介紹,逶于在全國千萬件文物中僅存100件左右,其中虎鈕逶于有60件左右,稀少珍貴。上世紀90年代在三峽博物館藏有1件高68厘米的虎鈕逶于,曾被當時譽為“逶于王”。如今什邡館藏這件高85厘米的虎鈕逶于,虎嘴大張,倨牙翹尾。器身陰刻卷云紋,饕餮紋以及巴蜀圖符等紋飾,它屬戰國晚期遺物。是目前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逶于,堪稱“逶于之王”,“它是什邡博物館鎮館之寶。”

  許多收藏愛好者參觀什邡博物館后,總是忍不住要問一問“這個寶貝究竟值多少錢”,楊劍經常這樣回答對方“用它至少可以再建一個什邡博物館”。

  修復亮點

  兩包殘渣

  修復大師拼出4件文物

  2013年,德陽市旌陽區文管所送來了60件文物到三星堆修復。包括金屬器28件,陶瓷器32件,28件金屬器中,包括銅釜、銅鍪、銅梳形器、銅斤等戰國時期文物。

  “是村民在挖沼氣池時發現的,我們是接到的電話后趕到現場,很多已經破碎。”旌陽區文管所所長鄧麗介紹,當時旌陽區孝泉鎮有一位村民家正在挖沼氣池,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了發現一些青銅器,有壺、戈等。發現是文物后,當地村民主動給文化部門報告。

  銅鏡X光透視圖(透視前)

  不抱希望的碎片

  旌陽區文管所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對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鄧麗回憶,現場大部分文物都有不同程度損壞,文管所工作人員在泥土中收集散落的殘片。

  拿著這堆碎片,他們找到了郭漢中。 “郭漢中老師看到碎片后說,有希望修復。”鄧麗坦言,這兩大包殘片,她們都不清楚是什么物件的殘片,送到三星堆時,都沒報太大希望。

  “是兩包用紅布包起來的,已經碎成渣了,可以用廢銅爛鐵來形容,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器物。”余健對當時接手這堆文物時的場景記憶猶新。其中一件文物檔案為“銅殘片(一包)”,沒有人見過它本來的模樣,沒人知道這是一件什么文物。這批青銅器病害嚴重,殘缺度高、變形、斷裂、銹蝕嚴重。

  這批文物送到修復人員的工作臺上,郭漢中和其他修復人員把這些殘片一一拍照、編號記錄,然后開始最強“拼圖游戲”。“器形因為大小不同,弧度會不一樣。每件的器物材質和紋飾還是有細微的區別。”郭漢中首先進行的是兩包青銅的碎片分揀。這些碎片盡管看上去顏色相似,但在文物修復師的“火眼金睛”下,它們依然有較為明顯的身份標志。

  一堆銅殘片修復出三件文物之一

  拼接出4件文物

  最終,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借助先進的設備,郭漢中硬是在2個月內,就把兩包的殘片分揀開來。兩包碎片拼接出4件文物。一包殘片修復后為一件銅鼎,另外一包檔案為“銅殘片(一包)”拼接出了兩個器蓋、一把青銅刀。

  在修復這兩包碎片的時候,郭漢中的恩師楊曉鄔來三星堆,看到自己的徒弟正在石膏模具上用刻刀修整翻制的紋飾,對郭漢中說了一句讓人動容的話,“趁年輕眼睛好,多修些好東西”。因為石膏模具是白色的,長期在模具上修整、雕刻紋飾,時間久了眼睛會花,會流眼淚,上了年紀眼睛老花,想再把模具上細膩的紋飾修刻好,就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年后,這批文物修復完畢,交付給旌陽區文管所。“看到修復后的文物,非常驚喜,尤其那兩包碎片,簡直一意外的驚喜。”鄧麗介紹。

  據介紹,戰國時期青銅器在旌陽區少見出土,這批戰國時期青銅器有容器銅鍪、銅釜、銅壺、銅鼎等,也有兵器工具銅刀、銅戈、銅矛、銅斤、銅鉞等,以及銅梳形器,出土青銅文物類型豐富,為研究旌陽地區歷史社會發展、生活習慣、喪葬制度和青銅的冶煉技術提供了大量的實物材料。

  轉移故事

  開全國先河

  三星堆為災區代管文物

  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后,三星堆向災區文博單位表達了代管文物的愿望,綿陽市和綿竹市博物館得知此消息后,報省文物局批準,先后分別向三星堆博物館運來總計7000多件文物。據悉,在緊急狀況下,避險轉移而來的代管如此規模文物,開國內先河。

  震后,2萬多件文物面臨水災

  地震后,綿陽博物館被鑒定為危房,停止使用。當年5月26日13時,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不斷上升,綿陽市16萬群眾開始撤離低洼河谷地段。博物館中心庫房大門距離芙蓉溪畔不到10米,洪水只要漫過排水溝就會倒灌入庫房。2萬多件在地震中幸存下來的文物,特別是漢代說唱俑、舞蹈俑、經脈漆木俑、搖錢樹等70余件一級文物,以及代管的北川、平武等區縣3000多件文物都將面臨災害。

  “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后,我們向災區兄弟文博單位表達了代管文物的愿望,綿陽市和綿竹市博物館得知此消息后,報省文物局批準,先后分別向三星堆博物館運來總計7000多件文物。”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介紹。

  為確保館藏“寶貝”不遭到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洪水的破壞,從5月27日開始,館藏6091件綿陽文物“搬家”到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接到轉移任務,綿陽市博物館保管部工作人員便開著車滿綿陽城亂轉,買回100多床棉被和幾百張海綿用于包裝。隨后,在武警官兵押運下,212箱文物運往三星堆。同樣,綿竹市的1000余件文物也被送往三星堆博物館存放代管。

  隨后的2009年、2010年,代管的文物重新“回家”。

  轉移,保安24小時值班監控

  為做好文物代管,三星堆博物館組織人員加班加點清理出了60多平米庫房,搭建了3層共計150平方米的文物存放架,安裝增加了4個探頭等防盜防潮防蛀設施,以確保這批珍貴文物在三星堆的安全。

  “三星堆庫房保安24小時值班,還有全方位監控。”余健介紹,“不管在什么地方,這些文物享受的都是國寶待遇!”

  “這種鋼架結構的平臺,就是房子塌下來,也傷害不到這些寶貝。”一位工作人員說,“這些文物由委托存放單位編號、貼上封條,除了委托存放單位以外,我們也不知道是什么文物,非常保密的。”據介紹,當時綿陽市和綿竹市的文物存放在與三星堆文物展館一墻之隔的庫房內,有中央空調,有通風孔,有恒溫恒濕設備。

  “三星堆博物館的庫房內,每天不僅有保安24小時嚴密值守,而且視頻監控器也牢牢地盯住每件文物。”廣漢文物局副局長朱亞蓉介紹,綿竹文物送到三星堆博物館來代管,還為它們安裝了防盜防潮防蛀設施。

  “大批文物緊急存放三星堆,開國內先河。”時任廣漢市文物局局長、三星堆博物館常務副館長張躍輝介紹評價說,這是在緊急狀況下,三星堆首次接收兄弟文物單位避險轉移而來的代管文物。

關鍵詞:汶川地震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