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
一組“男童臉部遭狗咬傷”的圖片
讓不少家長看了揪心。
據@北京時間報道,
事情發生在5月7日,
北京朝陽一5歲男童
在小區外遭惡狗襲咬,面部受傷。
家長稱,孩子當時正蹲著玩螞蟻,
未招惹狗。
因為臉部傷情較重,
男孩被先后被送去6家醫院,
家長秦女士稱,
孩子目前已經打過疫苗和血清,
傷口也做了清理和縫合。
“醫生建議最好找到咬孩子的那條狗,
看有沒有什么病源。”
據秦女士說,
她知道的包括兒子在內
可能已經有8人被咬。
“大家看到咬人的狗都是那種土狗,
黃色,60公分左右,可能是同一只”。
目擊者拍攝到的狗的畫面圖/受訪者
家長目前已報警,
當地派出所已派人搜尋。
小區保安稱
沒看到咬人的狗身上拴有鏈子,
周圍也不見主人,
推測應該是流浪狗。
流浪狗傷人事件頻發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湖北黃岡。
據武漢晚報報道,4月30日黃岡3歲男孩在家門口玩耍時突然被流浪狗撲倒,全身多處被咬傷,傷口多達12處,后被送到武漢兒童醫院救治,縫合100多針。
據接診的張勇醫生介紹,5月至今,該院已收治3名被狗咬傷的小患兒。他分析,春夏季節正是動物發情期,它們容易暴躁,有時會意外襲擊人;尤其孩子個頭小,容易被攻擊,以面部、頭部受傷的較多。
而在前幾天,大學女生遭流浪狗追咬的視頻相信很多人還心有余悸。
5月1日晚,湖南湘潭大學一名女生在校園內散步,遭遇6條流浪狗追咬,導致右手背和腰部均被咬傷。次日,又有一名女生遭到多只流浪狗的追咬,右腿后側被咬……
3月17日周六上午8 點多,安慶師范大學也發生了流浪狗咬傷11人事件。
捕殺流浪狗引發爭議
在許多出現流浪狗惡性傷人事件的地方,有關部門(比如城管、民警、學校等)都會采取驅趕、傷害甚至捕殺的辦法來解決。雖然避免了傷人事件的繼續發生,但同時遭到了一些愛狗人士的反對。覺得這樣做太殘忍,我們無權剝奪狗的生命。
但不得不正視的是,流浪狗的廣泛存在,確實有許多潛在的隱患。
有的狗患有傳染性疾病,是行走的傳染源。尤其在流行病高發季節,流浪狗的潛在危害更大。有的狗由于長期流浪或曾經遭受虐待,容易因為饑餓、驚擾、患病等原因攻擊人類,對公眾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城市流浪狗到底該怎么管?
流浪狗的來源一般有3種:1、主人遺棄;2、走失;3、野生繁殖。要有效地管理流浪狗首先要從源頭上管控流浪狗的數量。
規范寵物飼養登記制度
登記內容主要包括飼主的信息、寵物基本情況,建立嚴格的寵物管理制度,做到一寵一證一芯片,對于走失和拋棄的動物,都能很快的找到主人和責任人,做到購買,領養即辦證,上芯片。發現故意遺棄寵物的,應當給予嚴厲處罰,從源頭上減少流浪寵物的出現。
建立專業的收容救助機構
目前我國不少城市并沒有設立較為專業的流浪動物救助站,一些個人、志愿者和動物保護組織往往面臨經濟和精力的雙重乏力。
因而,一方面建議政府牽頭建立官方性質的流浪狗收容所,建立長效保障機制,給予資金和場地支持;另一方面鼓勵民間組織和志愿者加入,形成以社會各界捐資維持、愛寵人士認養為主的發展模式。
我們普通人能做什么?
一位從事過流浪動物救助的志愿者表示,相當多的流浪狗是被人為遺棄的,不少狗其實本身并不具備攻擊性。除了少數患病流浪犬會亂咬人外,有的是因為在哺乳期保護幼犬,有的是因為被人虐待或傷害過,才對人有攻擊和抵觸行為,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
所以,我們每個人應該做到不主動傷害、虐待動物,不隨便遺棄寵物。
國外規定可以借鑒
目前,世界公認的控制流浪犬貓等寵物的最有效辦法為“TNR”法,即“捕捉、結扎和放歸”。把一個區域內的流浪犬貓全部捕捉起來,施以結扎手術后,放回它們原來生存的地方,并進行跟蹤。
有關數據顯示,洛杉磯在1971年處理11萬只流浪犬貓,低成本的絕育方式推出后,到1986年數目下降到只剩一半;溫哥華8年間,流浪犬的處理量由8萬條降到0.9萬條以下。
關于如何處理流浪狗,也可以借鑒日本。據一項調查顯示,2016年,日本各都道府縣共收到41175頭流浪犬,其中30500只狗被人收養或返回給主人。近日,有動物保護團體將流浪狗訓練成警犬,使它們成為能夠幫助人類的動物。
在德國養狗,不是去市場上買一只寵物狗就可以領回家了,而是需要首先認真學習養狗的相關知識并且通過測驗,還要給狗交所謂的狗稅和強制險,以及在狗的體內植入電子芯片用來識別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