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互金專委會提醒持卡人信用卡代還業務潛藏眾多風險
部分信用卡代還平臺存違規套現等問題
日前,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互金專委會”)官網發布最新一期互聯網金融新業態風險巡查公告。公告稱,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發現信用卡代還和互聯網金融相結合的業務模式。公告指出,此類業務涉及信用卡違規套現、平臺收取高額費用、用戶信用卡信息安全等問題,潛在風險值得關注。
技術平臺發現代還信用卡平臺主要以網站和APP兩種形式存在,并存在部分平臺同時運營網站和APP。技術平臺監測到140余家代還平臺。其中,相關網站平臺70余家,在運營APP有80余款。公告指出,代還信用卡平臺的主要業務模式有三種,套現貸模式、平臺代償模式和信用卡套現模式。
在“套現貸”模式中,代還平臺利用信用卡賬單日和還款日的時差(賬單日之后的消費全部為下一期賬單還款金額,還款日之前的存款都算本期還款),用戶只需要在信用卡中存入少量資金,代還平臺循環刷取資金返給用戶,從而達到全額還款的目的。
具體來說,用戶在使用前需設置還款期限、還款次數、還款金額等信息,并預先在信用卡中存入部分現金,代償平臺就會按照用戶設置進行刷卡—返現循環操作設置,套取用戶消費金額,并用于支付本期信用卡賬單,將本期賬單過渡到下個月,平臺在此過程中收取一定的手續費(賬單金額的0.8%-1%)。
平臺代償模式與前一模式不同,借款人不再欠款信用卡,而是欠款代償平臺。具體來說:信用卡代還平臺墊付用戶信用卡欠款,并取得對用戶的債權,用戶需定期向代還平臺償還貸款。技術平臺監測用戶還款周期可以為1周至24個月不等,月利率為0.55%-1%左右,同時部分平臺還收取每月0.1%-0.8%服務費和2%-3%手續費。
信用卡套現模式是指用戶有多張信用卡,利用信用卡刷卡消費存在免息期的漏洞,循環刷多張卡來維持免息借款。具體來說:用戶通過在平臺刷取信用卡B,平臺收取手續費后將刷卡金返還用戶,進而用戶可以將信用卡B中的資金來償還信用卡A。
有業內人士指出,第一種和第三種模式利用信用卡套現,是明顯違規的。第二種模式中,代償平臺發放的資金本質上屬于個人消費貸款,消費貸款除了不能流向房地產和股市等投資市場,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條文說不能用來償還信用卡,應該算是一個灰色地帶。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信用卡代償業務蓬勃發展的關鍵原因在于銀行信用卡在國內的普及。央行《2017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5.88億張,同比增長26.53%;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663.11億元,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26%。很多持卡人擔心還不上款影響征信,也不想用最低還款支付銀行較高的利息和手續費。于是,信用卡代償業務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應運而生。
不過所有業內人士都提醒持卡人,使用代償平臺存在著泄漏個人信息的風險,不要隨意使用。北青報記者昨天打開一個代償平臺頁面,在操作指南中,明確要求客戶需要完成身份驗證、手機認證、信用卡認證、個人信息認證等,整個過程客戶要填寫大量隱秘的個人信息。比如:手機號、姓名、身份證號碼,信用卡卡號等,最關鍵的是還要向平臺提供 信用卡背面的CVV碼(又稱“安全碼”),而CVV碼的泄露極易造成信用卡被盜刷。(記者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