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冬蟲夏草300元/克,精品冬蟲夏草600元/克……價格不菲的冬蟲夏草一直深受消費者追捧。不過,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原國家食藥監總局(CFDA)重申“冬蟲夏草不屬于保健品”。而根據2016年CFDA所做的一次抽檢發現,冬蟲夏草及其制品中,重金屬砷的含量超標4至10倍。
業內人士表示:冬蟲夏草打著保健品旗號過度宣傳的亂象需要整治,但作為傳統的滋補中藥材,其功效也不能盲目否定,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食用。
冬蟲夏草保健品試點被叫停
今年3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發布了關于停止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的通知。這是繼2016年2月4日之后,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第二次發布的相關內容的通知。
冬蟲夏草試點保健食品的時間要追溯到2012年。當年8月份,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印發了《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方案》,要求試點企業按照要求組織開展試點相關工作。不過,到了2016年3月份,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明確要求停止試點工作。
同樣在2016年,要求暫停保健品試點工作的前夕,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還發布了“冬蟲夏草的消費提醒”,指出近期該局組織開展了對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的監測檢驗。檢驗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中,砷含量為4.4~9.9mg/kg。
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提醒,冬蟲夏草屬中藥材,不屬于藥食兩用物質。有關專家分析研判,保健食品國家安全標準中砷限量值為1.0mg/kg,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產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并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一定風險。
也有專家指出,冬蟲夏草所含的“砷”與導致人體中毒的“砷”的化學結構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超標幾倍的含量仍然值得警惕。記者查閱發現,目前《中國藥典》等相關標準里,并未要求就“砷含量”進行明確規定。
此外,記者查閱發現,在2010年底,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還曾發布《關于冬蟲夏草不得作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禁止企業用冬蟲夏草為原料生產食品。
精品蟲草炒至60萬元/公斤
盡管從2016年以來,冬蟲夏草就已經被移出了“保健品”圈子,但市場買賣熱度卻一直有增無減。記者走訪廣州部分連鎖藥店發現,冬蟲夏草均以名貴滋補品的名義進行陳列,消費者可以直接買到。
有藥店老板向記者表示,每年四五月是新鮮冬蟲夏草的采摘、銷售旺季;每年年底,銷量更旺,多會有60%的增長。
記者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看到,不少店鋪正在熱賣冬蟲夏草。這些店鋪大多打出了“新鮮”“野生”等字樣攬客,并借著“618”電商節打起了促銷戰。在一家宣稱“月銷售超千筆”的店鋪里,5克裝的青海玉樹野生新鮮蟲草原價850元,促銷售價為398元,相當于約80元/克,一公斤8萬元。
記者發現,這個價格算是相對便宜的。某知名品牌的一款30克裝的蟲草售價達19680元,相當于一公斤60萬元,而該產品的累計評價已經超過了5000條。
記者咨詢一家店鋪客服“冬蟲夏草有什么功效?重金屬是否超標?”客服直接發來了一張截圖,截圖上顯示,冬蟲夏草的功效包括“調節免疫系統功能”“直接抗腫瘤作用”“提高細胞能量、抗疲勞”“調節心臟功能”。記者向其確認“抗腫瘤”功效的真假,該客服刻意回避了問題,并向記者出示了產品的合格證。記者看到,檢測項目包括腺苷、多糖及二氧化硫含量,但并未涉及砷含量。另一家銷售“極草含片”的店鋪客服則拒絕出示相關證書,只是強調自己的產品“是人工種植的,可以控制重金屬含量。”
不宜追捧也不要全盤否定
企業回應
沒有了保健品身份,冬蟲夏草還能不能吃了?其功效究竟如何?青海藏品源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志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面上對于冬蟲夏草的態度有兩個極端:一是將其功效追捧到諸如抗腫瘤這樣的程度,另一種則是將冬蟲夏草的功效貶低為零。“實際上,冬蟲夏草作為一種藥材,其功效有明確的藥典記載,應該正確認識。”
記者從最新版的《中國藥典》看到,該藥典將冬蟲夏草明確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和幼蟲尸體的干燥復合體。”而根據記載,其功效明確為“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用于腎虛精虧,陽痿遺精,腰膝酸痛,久咳虛喘,勞嗽咯血。”
不過,劉志永也坦承,市場上存在不少亂象,包括“過度宣傳”“以假亂真”等;此外,業內目前對于蟲草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對于企業來說,加強對蟲草的作用機理、臨床數據研究將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業內也一直在做。”
讓冬蟲夏草回歸藥材定位
專家建議
廣東省營養健康產業協會秘書長張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監管部門重申“冬蟲夏草非保健品”,順應了市場的需求。“臨床上暫未有高質量研究證明冬蟲夏草對人體具有特殊功效,應讓冬蟲夏草回歸到藥材的定位,給市場降溫。”
張詠同時建議,應盡快將冬蟲夏草納入到“中藥飲片”的管理范疇中來,既然明確其非藥食同源,就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或憑處方購買。
此外,還有一些深加工的蟲草產品,如膠囊、含片等,其產品形態不同,與冬蟲夏草有區分,相關部門應加強統籌,將評估標準放在一個平面上,出臺可行的標準或市場指導價。(記者陳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