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進入21世紀,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毫無疑問,人才已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決定性戰略資源。
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的全局戰略高度,從“尊重人才、關愛人才”,到“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再到多次強調“不拘一格降人才”,對我國人才事業和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我國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指明了方向。
集合精銳力量,下好“先手棋”
“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習近平連續三次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對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做出如此高的評價,充分肯定了以“院士”為代表的科技人才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的“排頭兵”位置。
人才有多重要?習近平強調,要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并進一步為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排頭兵”的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堅定創新信心,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盡早取得突破。
識才愛才敬才用才。自履任以來,每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出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為優秀科技工作者頒發國家科技大獎;多次看望慰問科研人員;到多地視察參觀科技成果,對科技人才提出殷切期望,寄予厚望。就在今年5月中旬,習近平視察軍事科學院,還特意看望了在軍事科學院工作的兩院院士。
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到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火炸藥專家王澤山、植物學家鐘揚……;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上天入海的國之重器到實現重大創新突破;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閃耀著一代代科學家奮力前行的奪目光芒。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需要科技人才發揮“排頭兵”作用,加速創新驅動產業升級。
正如習主席所強調的,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當前,我國科技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在視野格局、創新能力、資源配置、體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諸多不適應的地方。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決勝未來,人才驅動創新
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創新”一詞被反復提及128次,足見其分量之重。
“要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在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中,堅持創新發展,就是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為何如此強調創新?習近平在2018年兩會上這么說:“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是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的,只能是大而不強。”強起來靠創新,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是創新機制。習近平曾用三個“第一”說明發展、人才、創新之間的邏輯關系:“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一切創新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
進入新時代,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科技創新大有可為。如何加快科研成果“從紙變成錢”?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北京中關村云集了200多家創新孵化器、兩萬多名天使投資人。在這里,大大簡化了人才引進手續,平均每天都會誕生80家科技型企業。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得有標志性科技成就。過去五年,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實體經濟成為創新的主戰場,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2017年,我國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科技成果轉化量質齊升。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2.2%升至2017年的57.5%。
堅持黨管人才,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
我國科技隊伍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這是產生世界級科技大師、領軍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科技工作者已達8100萬,1.7億多人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專業技能。
如此龐大的科技人才隊伍如何管理、如何領導?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此次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明確,“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對各級領導干部提出具體要求:
——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和實踐,提高科學素養,既當好領導,又成為專家,不斷增強領導和推動科技創新的本領。
——要尊重科研規律,尊重科研管理規律,尊重科研人員意見,為科技工作者創造良好環境,服務好科技創新。
——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放手使用優秀青年人才。
——各級黨委和政府對院士們要政治上關懷、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當好后勤部長。
黨管人才的重點是謀大局管大事,發揮著統攬全局作用。
隨著各大城市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直抵我國人才隊伍建設的核心問題顯現:人才隊伍大而不強,領軍人才、尖子人才稀缺。對此,我國各級政府堅持問題導向,普遍制定了黨管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多地省委書記擔任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高度自覺性。
從中央到地方,多措并舉壯大人才隊伍建設。如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加大改革力度,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建立科學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印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等。這些《意見》的出臺,從頂層設計上就為堅持黨管人才提供了制度保證,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凝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
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之際,習近平主席向全黨全國全社會發出動員令:“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萬眾一心為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而努力奮斗。”(文/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