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社會萬象

病情變劇情!揭秘醫藥廣告背后的"戲精"套路

來源: 半月談微信  
2018-06-12 11:13:46
分享:

  電臺節目主持人賣力引導,正規醫院的專家被忽悠入局,打電話的“藥托”大飚演技。除了聽眾,其他都是被“導演”的,分工明確,環環緊扣,把人人關心的病情演繹成了劇情。

  為準備好一份份劇本,藥企會聘請具有新聞媒體從業經歷的撰稿人、主持人、編導、后期制作等組成制作團隊,再以做新聞節目的手法制作訪談類藥品廣告,相關節目制作流程嚴密,最終通過租用某電臺的一個時段,以公益性、新聞類訪談節目的名義播放。

  第一幕:以病帶入,“站臺”的竟是真專家

  隨著醫療、藥品等成為廣告監管執法的重點領域,“百變神醫”“包治百病”等藥品虛假宣傳之風得到明顯扭轉。然而,當前行業內出現一種更具隱蔽性和專業性的藥品虛假宣傳形式,看似是一檔咨詢養生、分析病情的節目,事實上卻是一本早已把臺詞、劇情都策劃好了的藥品廣告劇本。

  一位曾負責某藥品推銷的業內人士透露,在這些有策劃、有劇設的虛假藥品廣告中,新聞節目的“皮囊”里面是一個完整的開放性劇本,“第一幕劇,只是‘藥引’,為的就是讓節目聽起來像是一個純綠色的公益性訪談節目”。

  而老年人是藥企重點挖掘的消費群體。藥企對市場調研后發現,上午6點至7點是老年人收聽廣播的高峰期。對此,一些藥企采取與電臺合作的形式,花高價在全國多地電臺包下上午6點至7點時段,專門播放節目。

  劇本播出時間定了,“演員”少不了。“打著新聞類節目的名義邀請真正的醫生”,這名業內人士介紹,監管部門加強管控后,“神醫類”嘉賓銷聲匿跡,一些藥品銷售公司便開始打起了真醫生的主意。

  然而,請來的專家大多自己也沒料到,節目組給他的腳本里面早已埋下了陷阱。一小部分醫生知道自己是參加廣告錄制。為了讓醫生能穩定合作,藥企還會給他們發放相關福利。

  半月談記者專門收聽了一檔此類節目,在這一環節,節目組的慣用手法是以病帶入,讓醫生快速進入他擅長的領域,講病理、分析病因。然后,在適當的時候由主持人推動劇情發展。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主演”真專家邁進第一個劇本陷阱。為了引專家“上鉤”,在專家分析自己診治過程中遇到的病例時,主持人會刻意詢問一些產品中的藥方或是藥材,請專家驗證,這在業內被稱為“撞方”。

  “先拿方子請教,再一樣一樣拋出藥材,引導醫生順著節目的邏輯講下去,一步步走進幫助推銷藥品的陷阱之中,讓醫生在無形之中成了他們的代言人。若這第一步得到了專家肯定,我們就成功了一半,立馬插播藥品廣告,同時為下一步產品推銷埋下伏筆。”該業內人士稱。

  此類節目的主題一般以中醫藥為主,專家也大多以中醫為主,節目組多利用中醫辨證施治、在病例診治上沒有固定的流程和標準的特性,“方便忽悠,怎么說都能圓得回來”。

  花費巨資、編劇本、請專家……花這么大的代價,藥企到底圖啥?這位業內人士一語道破:“新聞節目比赤裸裸的廣告更能獲得聽眾的信任。”

  第二幕:以藥引流,專業“藥托”超級“敬業”

  專家進入陷阱之中,主持人便會引導節目進入第二幕劇情環節,演技超群的“藥托”粉墨登場,把節目推向高潮。

  半月談記者發現,大多數節目中都設置了聽眾來電這一重要環節。而這些在你聽來是飽受疾病困擾的患者,實則是一個個影帝/后級的“藥托”。這些“患者”,或疼痛難忍,或哽咽悲傷,但別輕易相信,因為很多都是提前錄制好的錄音,他們在節目里痛陳的內容,大多都是節目組精心設計安排的內容,且事先經過了多次演練。

  為了提高節目宣傳效果,專業“藥托”以夸張的表演形式引起代入感。為演出胃疼帶來的灼燒感,有的“藥托”打電話前先喝高度白酒;為了發出飽受失眠困擾的聲音,有的“藥托”就真的長時間不睡覺……他們的表演明碼標價,按照當前市場行情,錄制這樣的患者來電每條5至20元不等。

  “藥托”講述的病情也不都是假的。制作團隊會搜集絕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的真實病例,目的就在于引發聽眾共鳴,促使他們下決心購買藥品。

  節目中的“藥托”不止一個,一般是后面出現的“藥托”負責引出藥品,在咨詢專家時先介紹自己曾經服用過的某款藥,詢問繼續服用對病情是否有幫助。一般專家不會給否定意見,因為“藥托”描述的病情和這款藥品的功效基本一一對應。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在節目中,主持人通常會提醒聽眾撥打相關熱線咨詢專家。記者撥打了幾個節目的熱線,大部分都是后臺服務人員接聽電話并且詢問病情。“后臺客服人員其實就是藥企的銷售人員,通過各種銷售手段讓你買藥。”相關人員透露。

  第三幕:以醫對癥,套路之后還談“感情”

  “藥托”的推銷痕跡畢竟太明顯,還需要專家再往回拉一下,這是第三幕劇的“任務”——得讓聽眾回味。

  這時,主持人一般會邀請醫生為聽眾開方子。但他們一般不會在公開場合開方,而節目組就是抓住了醫生這一心理,再度拋出廣告藥品的方子請專家分析,經歷了之前的“藥托”鋪墊,到此時醫生已完全掉入陷阱,基本都會順著節目的邏輯講下去。

  “俗話說,要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節目組的目標就是要讓聽眾在對的收聽時間遇上對的節目。”用這名業內人士的話來說,無論何時節目組都要堅持一條制作原則,就是要讓聽眾堅信,這就是一檔正兒八經的新聞節目。“培養他們在固定的時間,按時主動去收聽節目。即便這次不買,聽的次數多了總會買的。”

  在節目的尾聲,為鞏固、強化聽眾對節目的好感度和依賴性,一些節目還會推出諸如專家免費義診、體檢或者是禮品贈送活動,來掩蓋露骨的營銷手段。

  看似是關心關愛,實質卻是精心設計,他們號準的是中老年群體害怕孤獨、恐懼疾病的“脈”。北京兩高律師事務所律師楊盛說,此類節目抓住了當前老年人空巢、孤獨的社會現象大打“感情牌”,一些缺少陪伴的老人對虛假夸大的節目深信不疑,甚至寧肯信廣告,也不相信子女的勸導。

  在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熊進光看來,電臺播放的此類“養生知識講座”“養生知識論壇”等節目,其廣告推銷效果雖不及夸大病情、恐嚇受眾的饑餓式營銷,但從長遠來看無疑更具優勢,帶有開拓市場需求的藥企組建團隊介入媒體內容制作環節,這意味著更大范圍內的影響力以及更持久的銷售可能。(鄔慧穎高皓亮)

關鍵詞:揭秘,醫藥廣告責任編輯:吳云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