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增加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概率,因此即便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仍不足以緩解極端天氣帶來的破壞作用。
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急劇增加,成為全球平均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應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
以牛津大學研究人員為首的研究團隊模擬了全球升溫在1.5攝氏度以內對應的二氧化碳濃度下氣候會出現的變化。結果發現,二氧化碳濃度提升到一定水平后,北半球的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多。
研究報告刊登在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上。報告作者之一、牛津大學教授邁爾斯·艾倫說,這項研究表明即便不考慮全球氣溫如何變化,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積聚,這本身就會增加極端天氣出現的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不更加嚴格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即便達到了控溫目標,也可能出現更多極端天氣事件。他們建議,各國氣候政策有必要在制定控溫目標的同時,也設定與控制二氧化碳濃度相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