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題:邁向高質量夯實好勢頭——5月中國經濟數據透視
行至年中,中國經濟運行態勢備受矚目。14日披露的5月份中國經濟主要指標顯示,盡管投資等部分指標增速略有波動,但效益指標、結構指標、民生指標等持續改善。
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中國經濟展現出“形有波動、勢仍向好”之“穩”,突顯了“結構優化、動能轉換”之“進”。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化解風險挑戰,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產需穩、就業穩、物價穩構建多穩局面
作為觀察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此前發布的PMI數據就已傳遞出積極信號:5月份,制造業PMI為51.9%,不僅高于上月和上年同期0.5和0.7個百分點,更達到了2017年10月以來的高點,制造業擴張步伐加快,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
14日“出爐”的主要指標印證了經濟保持向好勢頭的判斷。
從生產來看,工業生產平穩,服務業較快發展。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增速雖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月加快0.3個百分點;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
從需求來看,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都保持穩健。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5%,增速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1至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1%,增速比1至4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5月份,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6%,增速比上月加快1.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3.2%,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
針對消費、投資增速的回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分析,消費增速的回落主要是假日的錯月效應和延期消費效應等短期因素導致的。去年端午節假期在5月份,今年則在6月份,影響消費增速回落1個百分點以上。此外,國家將在7月1日開始對汽車以及部分日用品降低關稅,很多消費者會減少當期消費。投資增速回落主要是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放緩所致,房地產投資有條件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制造業投資有望延續企穩回升態勢。
就業指標也印證了經濟運行的穩健。今年開始正式發布的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保持了向好勢頭。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下降0.1個百分點。
“生產需求基本平穩,就業持續向好,物價漲勢溫和,供求結構和企業效益不斷改善。總的來看,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毛盛勇點評說。
結構優、效益增、動能足凸顯經濟活力
初夏時節,位于上海浦東的新國際博覽中心熱鬧非凡。此間舉行的2018亞洲消費電子展吸引了近500家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企業“同臺競技”,3D打印、機器人、虛擬現實和可穿戴設備等20大類的展品激發無限想象。據了解,本屆電子展的辦展面積比去年增加超過兩成,較四年前第一次辦展時規模提高了2.4倍。
“中國的發展如此日新月異,帶來越來越多的發展機遇。創新,尤其是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企業合作帶來的跨界創新,將為經濟創造新動力。”美國消費技術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蓋瑞·夏培羅說。
消費拉動、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躍升的重要引擎。綜觀5月份數據,從結構到效益,再到發展動能,都顯現出經濟的內生活力。
需求結構優化。消費方面,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前5個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30%。投資方面,盡管整體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投資結構在優化,制造業投資企穩回升,民間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出口方面,外貿平衡性增強,一般貿易比重繼續提高。
經濟效益提升。統計顯示,1至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增速比1至3月份加快3.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8%,比1至3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此外,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下,微觀杠桿率繼續下降,企業成本繼續降低。
動能轉換加快。5月份,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3%和9.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5和2.6個百分點。新產品也在快速成長。5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56.7%,集成電路增長17.2%,工業機器人增長35.1%。
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特斯拉近期宣布將在上海開設美國之外首個工廠。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朱曉彤說,中國是世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市場,也是企業在美國之外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質量效益提升,企業、行業、區域版圖分化與重塑,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特征愈發明顯。”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說。
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夯實向好基礎
北京時間14日凌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1.75%至2%的水平。
“近一段時間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紛紛轉向,同時國際貿易摩擦有所加劇,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有所增加。我國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較突出,經濟持續向好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毛盛勇說,要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著力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和競爭力。
在王昌林看來,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要用高質量發展的思維來看問題,看到中國經濟的韌性,保持戰略定力,下定決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創新,做大做強。同時,要注重防范化解金融等領域的風險。
內需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主力軍。針對做好內需這篇“大文章”,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戰略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認為,我國消費增長空間還很大,要采取多種措施釋放消費潛力。此外,要從改善投資環境入手,為實體經濟的民營企業創造穩定、可預期的投資環境,增強民營企業的投資信心。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仍是重要法寶。繼我國明確將在7月1日起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和進一步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后,6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聚焦“擴大進口”,部署一系列促進調結構惠民生和外貿平衡發展的措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在穩定出口的同時進一步擴大進口,有利于助推國內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吸引消費回流,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展望全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勢頭有望延續。毛盛勇分析說,世界經濟復蘇、貿易擴張的態勢延續是大概率事件,我國外貿仍然有條件保持向好態勢。從內部來看,消費的基礎性作用越來越強大,新動能不斷成長,改革開放激發更多活力,“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參與采寫:周蕊、吳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