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女童在商場的游樂園內,因和其他孩子爭搶玩具,竟然遭受對方家長數次的掌摑(詳細報道請見6月27日《家長“護犢”連續掌摑對方小孩》)。報道一出引發眾多網友和讀者的憤慨,大伙紛紛表示要嚴懲打人者。昨天,此事有了新的進展。
最新進展
打人女子已被行政拘留并處罰款
昨天下午一點左右,海曙石碶派出所就此事的處理向本報進行了通報:
2018年6月26日中午,我所將當事人仇某某(女,32歲,寧波人)傳喚到所進行詢問,對該案件進行了全面詳盡的調查,后綜合仇某某違法情節以及被打女童傷勢情況,最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第(二)項之規定,決定對違法人員仇某某做出行政拘留十日并處罰款五百元的行政處罰。同時建議被打女童家長做好女童心理疏導和安撫工作。
隨后,記者聯系上了被打女童甜甜(化名)的姑姑陳女士。她告訴記者,這幾天甜甜沒去幼兒園,請假在家休息,家人也一直陪同,目前孩子的精神狀態還可以,只是一提到去游樂園玩,孩子立馬就搖頭表示不想去了。
“我們家屬也會做好安撫工作,希望減少這件不愉快的事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陳女士說道。
接下去要安撫
孩子的心理創傷
打人的女子得到了相應的處罰,在通報里,警方也提到被打女童需要接受心理安撫工作。
作為事件的受害者,家長該對四歲半的甜甜進行怎樣的疏導,記者就此采訪了浙江省心理健康促進會理事、心理健康教育高級教師周耀飛,她專門從事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咨詢。
周耀飛告訴記者,看了新聞后對于孩子受到的傷害感到心疼,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可能在于打人者該如何處置,但往往忽略了事件中兩個孩子受到的傷害。
“打人女子的行為顯然十分過激,數次的掌摑肯定對甜甜來說是一個創傷性事件,因為甜甜在整個過程中是沒有被保護的狀態,媽媽不在身邊,第一次被打了以后她有上前理論捍衛自己的行為動作,但是接下來又被打了一巴掌,那孩子肯定蒙掉了,過程中游樂園老板過來,但也沒有阻止到對方繼續打人。這個十多分鐘的時間里甜甜內心是十分恐慌、委屈的,她希望被保護,不知道下一個巴掌什么時候會打過來。”周耀飛說道。
專家建議
甜甜已產生應激反應
最好能通過回憶釋放情緒
對于如何撫平甜甜的心理創傷,周耀飛表示,根據甜甜家屬的反饋,甜甜已經產生了應激反應,比如莫名其妙會緊張,晚上睡覺哭鬧,不敢去游樂場等狀況發生,如果不能進行適當的處理,可能會造成孩子對社交恐懼,甚至影響今后的性格。
周耀飛表示目前對家長來說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就要正視它,“現階段單純地言語安慰會比較無力,家長應該接納孩子事發當時遇到的情景,可以和孩子討論事發經過,可以讓孩子回憶起來。千萬不要回避,如果回避了她可能會把這件事壓在心底,反而不好。”周耀飛說,如果孩子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媽媽可以和孩子在一起,帶著孩子去感受當時的情緒,去看到她,接納她,安撫她,讓孩子感到媽媽是跟她在一起的,媽媽可以保護她。媽媽還可以告訴孩子,如果遇到這樣的事情媽媽同樣也會很害怕,現在都已經過去了。讓孩子感受在爸爸媽媽保護下,自己不會再受傷害。
當然如果甜甜家長感覺做不好以上的心理干預方法,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的幫助。
另一個孩子也是受害者
建議別在她面前深化影響
其次對于打人女子的孩子,她同樣也是受害者。“最親近的母親在她面前打人,并且被指責,而接下去一段時間母親會接受行政處罰,一個多星期看不到媽媽了,她一樣很痛苦。”周耀飛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深化這件事的影響,如果周圍人議論此事,孩子在場該回避就回避,每個孩子都值得被保護。
另外,周耀飛說作為家長,特別是甜甜的母親,孩子被打了,憤怒的情緒可以理解,但不要在孩子面前討論孩子不應該聽到的事情,“類似于終于得到懲罰指責的話,聽起來好像是在保護孩子,但孩子已經受了驚嚇,會把父母的激烈言辭誤解,認為爸爸媽媽這樣生氣難過就是因為自己被打了,我被打的這件事本身是不是就是錯的。”不光是甜甜家長,對方孩子的家長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辭和情緒,周耀飛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感受性很強烈,不要用成人的情緒去影響孩子。
專家提醒
孩子之間發生沖突
家長首先要控制情緒
那么應對孩子間的矛盾,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處置,對此周耀飛表示對于四五歲年齡階段的孩子,互相搶玩具是很正常的行為,當然在這些行為中會造成身體上的損傷,但這些都是孩子在正常社會交往中會遇到的,“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就是伴隨著各種問題的,關鍵是家長如何把問題轉變為成長的契機,讓孩子從中獲取經驗,這是我們家長應該認識到的。”
“家長要有一個理念,就是孩子之間的糾紛,其實都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體驗。作為旁觀者的家長,首先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去接納孩子交往玩耍過程中產生的摩擦,甚至是肢體上的沖突。”周耀飛說作為家長當時應該拉開拉扯的兩個孩子,用語言去調解,壓制住自己的心疼情緒,把它轉變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契機。
現在幾乎每個商場都有兒童游樂場,公共場所的玩具是否是先到先得,周耀飛說這沒有標準,取決于孩子的內心,“可以和孩子商量、討論,別人也想玩,但是你不愿意怎么辦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么呢,等你玩好了能不能給別人玩呢。類似于這樣的引導,并不是說自己孩子的玩具一定要讓給別人,也不是說公共場所玩具先到先得這樣成人世界的秩序去約束孩子。”周耀飛說遇到類似的事情,家長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其次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家長可以在旁邊幫助支持,“比如兩個小女孩同時搶樂高積木,發生爭執了,其中一個被抓了,作為一方家長應該介入和孩子商討如何處置,或者帶著甜甜去找其家長。如此處理方式我相信兩個孩子都會在搶玩具這件事中得到成長,得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