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記者劉瀟 張藝萌 駱梓炫)從體重180斤到150斤;從村里人眼中的大城市“老師”到整天在地里忙活的“第一書記”……3年來,孫國亮不僅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軌跡,而且為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四十畝灘村帶來了一股“清流”: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回來搞建設,村里蓋起了一座座蔬菜大棚。如今,村莊美了,村民也富了。
當記者來到村里見到孫國亮時,他正在大棚里和村民一起架西紅柿秧苗,黝黑的皮膚,粗糙的雙手,帶土的衣服,一副老農民的形象。完全看不出他曾是河北警察職業學院的一名教師。
挨家挨戶走訪 找準脫貧良策
航拍四十畝灘村全貌 記者 劉瀟 攝
3年前,剛從石家莊來到四十畝灘村任第一書記的孫國亮,有一肚子的苦惱:“孩子面臨高考,老婆身體不好,我們夫妻倆沒少為扶貧這事產生分歧,有村民覺得我可能就是來走過場。”孫國亮說,“但是困難再大,也沒有扶貧事業大。”
四十畝灘村并不大,132戶,338人,其中貧困戶79個;人均不到2畝地,一年一季種玉米,人年均收入只有2600元;村里青壯勞力大都出去打工,剩下的只有百十來個老人和孩子。2015年底,孫國亮到任四十畝灘村第一書記。有不少村民并不看好孫國亮,一個老師,能帶領鄉親們致富嗎?
不管群眾怎么說,孫國亮卻一直忙活著。到四十畝灘兩個月,他和兩委班子一起走遍了村里每一戶,訪貧問苦,調研問計,問的是所思所想,記的是脫貧良策,很快就理出了村里的發展思路:要利用起四十畝灘村三面環水一面環山的優勢,發展“垂釣、采摘、休閑”為一體的生態旅游規劃。首先以建設大棚產業為切入點,實現村民"土地流轉得租金、大棚打工掙薪金、產業盈利分股金的“三金”夢想,把貧困帽子摘掉。
大棚建設款短缺 妻子把孩子上學的錢塞到他手里
目標是定下了,可是建設讓孫國亮犯了難,一期建20個大棚,總投入得70萬元。可四十畝灘村是貧困村,賬上一分錢沒有。
正在巡視大棚的孫國亮 記者 劉瀟 攝
為此,孫國亮多次跑有關部門,終于有了眉目:鄉里答應扶貧資金給35萬,上級整合資金支持15萬,缺口的20萬,可申請大棚補助。但這些錢,都要等項目建成驗收后才能撥付。
“招標公告貼出去一個多月,沒一家建設商愿意墊資干!眼瞅著趕不上最后一季種植了,我當時急的大把大把的掉頭發。”孫國亮心急如焚,到處找人,四處碰壁。最后,孫國亮在陽原縣公安局的一個學生用自身擔保,終于說服了一個親戚墊資建設。
兩個月后,眼看著大棚要完工了,建設商卻來堵門了,讓孫國亮支付第一期建設款20萬。大棚要驗收完工后扶持資金才能撥付,村集體賬戶上又沒有錢。這可難住了孫國亮,孫國亮的妻子看到孫國亮每天著急犯愁的樣子,心里特別難受,她把給孩子上學準備的6萬塊錢塞到丈夫手里。隨后,村支書墊了4萬,又通過其它渠道籌措到剩余的款項,這才把建設商的工程款付了。
“感謝黨給我們派來了這樣的好書記”
孫國亮 記者 張藝萌 攝
大棚建成后,由新成立的貧困戶合作社規模經營。統一種植、統一銷售,讓村民掙三金,每天男工80元,女工60元。孫國亮是免費勞力,跟著大伙一塊干,不領工錢。
菜商聽說了村子規模化經營蔬菜,紛紛來到四十畝灘村購買,一車車蔬菜換成了一張張鈔票。看著村民從菜商手里接過錢,高興地點對時,孫國亮站在一旁,淚在眼眶里打轉。
以發展蔬菜種植為主的四十畝灘村,2016年一期20個大棚和40多畝露天種植,為79戶貧困戶中的23戶帶來土地流轉金3萬多元,其中27戶中的38人在合作社掙得薪金近7萬元;每戶分得200元股金共計1.5萬余元。2017年新建的35個大棚和60多畝露天蔬菜喜獲豐收。初步統計,為79個貧困戶中的45戶帶來土地流轉金近6萬元,其中33戶中的51人掙得薪金近10萬元。
臘月二十八,村里響起了鞭炮聲。村民們聚到村委會領取薪金和股金。幾個老人拿到錢,緊緊攥著孫國亮的手:“孫書記,好人吶、貴人吶!感謝黨派來了這樣的好書記!”看著村民們集體在那兒開心地數錢,孫國亮的眼圈又紅了。
主動要求留任一年 “不帶好這個村我就不離開”
2017年末,孫國亮扶貧已滿兩年,他已經非常好的完成了扶貧任務。河北警察學院領導找孫國亮談話,表示學院很需要他,希望他可以早點回學校。陽原縣領導找到他,希望孫國亮在村里再干一年,四十畝灘村村民聚到孫國亮家門口:“孫書記,留下來吧,我們離不開你。”
面對挽留,孫國亮再三權衡,最終選擇向警察學院匯報:“2018年是四十畝灘村發展鄉村旅游的關鍵一年,村民們需要我,我得留下來再干一年,不帶好這個村,我就不回去!”
孫國亮告訴記者,2018年他不僅要持續讓百姓掙“三金”,還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精準扶貧的指示精神貫徹始終,在扶貧路上,繼續帶領四十畝灘的村干部和群眾探索新的發展項目,做好鄉村旅游事業。爭取早日讓村民們脫了貧,致了富,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