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營造依法辦網、誠信用網的良好氛圍,中央網信辦于7月5日以“強化誠信責任杜絕虛假信息”為主題,舉辦第四屆全國網絡誠信宣傳日,開展網絡誠信主題宣傳活動,共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進一步增強網絡誠信正能量宣傳力度。
誠信,人之本也。“言必信,行必果”是中華文明傳統美德,特別是當前,隨著國家誠信體制建設的不斷完善,誠信更是在各行業各領域中得到更深層次的關注。各種不講誠信、不重信譽的行為也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輕則失去他人的基本信任,在生活、工作中處處“碰壁”,遭到公眾質疑;重則觸犯法律,納入“失信檔案”,并被冠以“老賴”的名號,不論是從商還是出行都會受阻。
線下如此嚴格,但網絡空間似乎成了失信的“重災區”。近年來,網絡失信行為時有曝光,有的網絡賣家借助互聯網平臺造假售假,各種高仿、A貨層出不窮、以次充好,甚至擺出一副“誠信”面孔,向消費者說明自己賣的就是高仿,將低價作為假貨、侵權產品的賣點。有的專業性不強的上門服務,明知線下“無人問津”,硬是披上互聯網“外衣”,佯裝行家里手,大行無證經營之道。還有的滯留在網絡監管的盲區,大行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等行為,迫使不少違法案件查無對癥,催生網絡陰霾。
盡管各級網信、公安等部門三令五申,各項政策逐步出臺、完善,甚至“實名制認證”等方式也得到了廣泛運用,但網絡失信的“死角”并沒能完全祛除。畢竟,互聯網技術是不斷發展、不斷革新的,技術帶來的不僅是生活的便捷、效能的提升,也伴隨著失信等不良用途的肆虐。當然,“一個硬幣總有兩面”,總的來說,互聯網為我們的生產生活還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要做的就是揚長避短,既要保持那份對清朗網絡空間的不懈追求,也要下大力氣鏟除網絡失信的滋生土壤,共同營造誠信網絡,這便是“網絡誠信宣傳日”的積極內涵。
網絡誠信問題,究其實質還是互聯網范疇下的道德問題。要培養正確的用網習慣,加強網絡誠信的宣傳引導,讓網絡誠信教育成為每個網民的必修課,督促用網行為“慎獨慎微”,不論是否從事網上商業行為,都要以“線下”誠信的高標準約束“線上”行為,做到線上線下一個樣、管與不管一個樣。建立完備的法律制度,深度摸排網絡失信行為的常規形式,悉數列入法律法規的打擊內容,以嚴厲懲處措施倒逼網絡誠信成為常態,不斷加大“網絡實名制”等務實舉措的制度影響力。眾所周知,網絡的傳播力是巨大的,既然網絡失信威脅著網絡空間的健康發展,那么不妨像“公開失信行為”一樣,在網上曝光失信者信息,用“無限傳播”的巨大影響力,倒逼網絡組織、個人糾正思想觀念上的偏差,形成不敢失信、不愿失信、不能失信的良好氛圍。(儲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