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白血病,就必須提到我國著名的血液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院士。他帶領團隊在實驗室歷經八年奮斗找到全反式維甲酸這一藥物,用于治療最為兇險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最終和陳竺、陳賽娟院士等共同努力,創造性地提出“上海方案”,使這一種白血病達到治愈。當年王振義老師一心只想救治更多的病人,根本不去考慮申請專利的事情。如今,一盒十粒裝的全反式維甲酸的售價為290元左右,并且進入醫保。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曾是白血病中最為兇險的一種,很多病人往往搶救幾小時后就死亡了。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全世界范圍內也無有效治療手段。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讓全世界的醫生束手無策。這種疾病不僅沉重打擊了病人的家庭,也讓醫生們倍感壓力。
上世紀七十年代,王振義以驅邪歸正、誘導分化的方法著手。他帶領研究生經過8年的試驗,不斷篩選,發現維生素A的氧化物——全反式維甲酸(ATRA)可以在體外實驗中使APL的早幼粒細胞分化,發育成為成熟的中性粒細胞。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全反式維甲酸這個藥已經被上海市衛生局批準用于皮膚病。有人笑話王振義,治療皮膚病的藥怎么能用來治療白血病呢?但王振義相信做了千百次的實驗結果,“我們不是拿病人做試驗,皮膚病病人可以用,我們怎么不能用它治療白血病呢?只要有科學的實驗依據,對病人沒有毒副反應,為了挽救絕望病人的生命,就可以嘗試?!?/p>
1986年,上海市兒童醫院血液科收治了一名小病人,病情非常危急,王振義甘冒風險,決定用全反式維甲酸為這名5歲的孩子做最后一搏。在征得家長同意后,這名小病人接受了全新的治療方案。之后,小病人病情大大緩解,并存活至今。這次治療是世界公認的誘導分化理論讓癌細胞“改邪歸正”的第一個成功案例。誘導分化理論為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的診治提供了全新理念,拓展了腫瘤學研究的廣闊空間。
此后,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方案獲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使得這種白血病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大規模運用以后,醫生們發現新問題,有部分患者,這種藥從一開始就對他們無效;有效的患者一旦復發,再次運用全反式維甲酸,病情也不會出現改善。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醫院使用亞砷酸注射液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引起了王振義的興趣。
亞砷酸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稱的砒霜。此后研究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了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聯合應用的治療方案,最終使得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達到痊愈,這個方案被國際同行譽為“上海方案”。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成為第一個可基本治愈的成人白血病。
2011年,王振義獲得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獎金500萬元,王振義院士將獎金中的450萬元給了醫院,50萬元按照貢獻的大小在團隊中分配。
現在,每周四瑞金醫院的血液科病房里,依然能看到這位93歲老人穿著白大褂查房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