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還記得1990和熊貓盼盼嗎?今天,雅加達,中國軍團加油!
來源: 中國網微信  
2018-08-18 20:29:19

今天(8月18日)晚間,第十八屆亞運會將在印度尼西亞拉開帷幕。40多年來,我國運動健兒在亞運賽場上創造的佳績令人振奮;1990年和2010年,亞運會兩次在我國舉辦,更讓中國的觀眾對亞運會這項賽事印象深刻。 

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回味下記憶中的亞運會。

亞運會

對于很多年輕的體育迷來說

可能有點陌生

如今大型比賽應接不暇

NBA、歐洲五大聯賽、奧運會、

世界杯、歐洲杯、網球四大滿貫……

中國體育迷的眼光高了,

對于亞運會的關注與欣賞自然變得務實

但是,老一輩的體育迷對于亞運會,

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和情結

1990年北京亞運會

1990年北京亞運會,是新中國舉辦的第一次大型洲際運動會,舉國上下的重視程度,不遜于之后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自豪感、期待感非常強烈。

1990年,北京地安門,大媽們在嘮嗑

左圖:北京亞運會吉祥物熊貓“盼盼”的造型矗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笑迎天下客(1990年9月15日攝);右圖:“盼盼”的原型“巴斯”在品嘗福州熊貓世界為它準備的生日蛋糕(2010年11月13日攝)

亞運開幕前的北京

到處都是“熊貓盼盼”

雕像、花壇、鉛筆盒、書包、手絹、

冰箱貼、貼紙、胸針……

盼盼出現在了各種產品上

一角錢大小的盼盼紀念章

盼盼手絹

北京街頭上的盼盼

人民畫報 1990-8

左手舉著金牌,右手大拇指點贊

盼盼憨態可掬的形象

深深印在國人的腦海里

這么說吧

盼盼比北京奧運會時福娃出現的頻率高多了

那會兒對于“知識產權”人們沒有太強的意識

產品上盼盼的logo就是銷量的保證

甚至后來還出現了“盼盼防盜門”

并成為了知名品牌

如果這些都有印象

您一定已過而立

那一年,我們記住了熊貓盼盼

記住了由長城和太陽組成的精美會徽

記住了那些曾經耀眼的體育場館

作為1990年亞運會場館的北京石景山體育館。新華社記者宋連峰攝

還第一次接觸到了體育彩票

(當時叫獎券)

1990年北京亞運會前一年的8月8日,第11屆亞運會基金獎券正式發行,這也是首次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獎券。首批發行的獎券全部為1元1張。那時的彩票不像現在,中獎信息印刷在可以刮開的涂層下面,而是需要摳開獎券上虛線壓痕區域的表層,才能看到中獎信息。“摳獎券”成為北京亞運會記憶的一部分。現在北京亞運會獎券的照片都很難找到,只在一些收藏網站才能看得到了。

這是中國第一次向世界

全方位展示改革開放的新風貌

圖為1990年亞運會開幕式上大型團體操的第六場“亞運之光”。新華社記者何惠飛攝

各行各業、各族人民

為了這場盛會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起使

1990年的浙北首屆農民文化節上,浙江省長興縣農民正在表演富有民族傳統的“百葉龍”舞。這個舞蹈團隊將應邀參加北京亞運會期間的演出活動。新華社記者王晶攝 (1990年6月11日發)

1990年,一批大學生在北京亞運會工地參加義務勞動。新華社記者宋連峰攝(1990年5月25日發)

1990年9月9日,亞運首位捐款人、15歲的顏海霞(右)在南京參加北京亞運會火炬傳遞后,與其他火炬手合影。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也是那屆賽事

中國代表團史無前例奪得183金

帶給全國人民巨大鼓舞

1990年9月,中國運動員林來久、陳劍虹、沈堅強、謝軍獲得北京亞運會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冠軍。這是北京亞運會上中國軍團收獲的第100枚金牌,也是中國隊在亞運會的金牌總數首次過百。新華社發

2010年廣州亞運會

2010年

亞運會20年后再次來到中國

廣州亞運會相當盛大

賽事規模與北京奧運會比肩

“小蠻腰”、海心沙也借亞運會與大家見面

如今,這兩個景點已成為廣州地標

這一屆中國隊拿了多少金牌?

差一枚就是200!

實在是拿到了手軟

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州

一屆更現代、開放、文明的體育盛會

帶給人們的不再是新奇

而是美輪美奐的恒久記憶

2010年11月12日,在第16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上,亞運會圣火熊熊燃燒。新華社記者凡軍攝

致敬前輩

連續九屆金牌榜第一

這是中國體育代表團

在亞運會上的驕人戰績

在很多人看來

似乎順理成章、不足為奇

2006年12月9日,中國隊選手在頒獎儀式上向觀眾揮手致意。當日,中國隊在多哈亞運會花樣游泳團體決賽中以96.584的總分獲得金牌。這是中國代表團在該屆亞運會上奪得的第一百枚金牌。新華社記者王雷攝

但下面這段記憶

或許能讓我們看到

亞運會于中國的真正意義

2010年11月26日,中國隊球員王治郅在廣州亞運會男子籃球頒獎儀式上與隊友慶祝奪冠。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蘇之渤

一個并不被人所熟知的名字

中國選手蘇之渤在德黑蘭舉行的第七屆亞運會射擊賽場留影。新華社發

1974年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

射擊運動員蘇之渤

奪得中國在亞運會上的首枚金牌

而那一年也是中國代表團

第一次參加亞運會

1974年9月16日,中國運動員參加在德黑蘭阿里亞梅爾體育中心體育場舉行的第七屆亞運會閉幕式。新華社發

蘇之渤這枚首金

并不像10年后許海峰的奧運首金那樣耀眼

正如中國參加前幾屆亞運會的經歷

1974年,33金,獎牌榜第三

1978年,51金,金牌榜第二

直到1982年

在印度新德里

中國以61金首次登頂金牌榜

此后榜首位置再無旁落

1982年11月,中國女子羽毛球隊隊員在領獎臺上向觀眾揮手致意。她們在新德里舉行的第九屆亞運會女子團體賽中,以5比0戰勝日本隊獲得冠軍。新華社發

前輩們的成績大多默默無聞

在時間的長河中靜靜流淌

1974年9月5日,中國女運動員李亞敏在德黑蘭舉行的第七屆亞運會上,打破女子標準手槍25米60發的世界紀錄。這是中國運動員在亞運會上打破的第一個世界紀錄,也是這屆亞運會打破的惟一一項世界紀錄。新華社發

1982年12月1日,中國選手朱建華在新德里舉行的第九屆亞運會男子跳高比賽中獲得冠軍。新華社發

這是競技體育的規律

榮譽加身之前,要忍受訓練的辛苦

功成名就之后,要回歸生活的平淡

2006年11月21日,第十五屆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宣傳通氣會在國家體育總局召開。時任中國射擊隊飛碟隊領隊的蘇之渤在介紹情況。

我們不能忘記

在那些褪去色彩的照片中

無數前輩們用汗水、付出與奮斗

夯實了中國體育光榮與夢想的根基

1994年,參加第12屆廣島亞運會的中國水球隊隊員趙坒龍在進行體能訓練。時年34歲的他來自湖南,是當時全隊年齡最大的隊員。新華社記者張肄文攝

2018雅加達亞運會

加油,中國軍團!

今天

亞運雄風56年后再到印尼

中國選手將和全亞洲的運動員

共同詮釋新的亞運精神

結下新的友誼

本屆亞運會

中日運動員之間的PK將格外令人矚目

在游泳、田徑、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上,中日兩隊之間的對抗一直是最大看點,本屆亞運會也不例外。況且,進入東京奧運周期后,日本奧運代表團的實力有明顯提升,本屆亞運會的中日對抗將是一場惡戰。而韓日之間關于亞洲體壇第二把交椅的競爭也會異常激烈。

 8月17日,2018雅加達亞運會女子水球小組賽,中國12-8日本

加油!中國軍團!

關鍵詞
雅加達,中國軍團
責任編輯:裴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