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印度南部喀拉拉邦遭遇百年一遇洪災,已致400多人死亡,很多村莊被完全沖毀。在這種特大災難面前,阿聯酋主動提出巨額援助幫助修復重建,而印度政府的反應比較出乎尋常:“謝謝,但不需要。”
這一出乎尋常的表態引發外界很多關注。美國《紐約時報》表示,一些分析人士盡管對于莫迪政府的快速救援行動表示贊賞,但認為它的救援力度可能并不足夠。此外,還有分析表示,印度堅持不接受外國救援的做法,可能跟“自尊心”有關。
據美國《紐約時報》8月23日報道,面對印度遭遇的特大洪災,阿聯酋已提出給予一億美元援助用于重建。雖然受災地政府此表示歡迎,但印度中央政府已禮貌地表示拒絕。印度官員22日晚些時候表示,該國長期以來的政策是依靠國內資源實施救援,并堅持表示,這已經足夠。
印度政府的做法也引起很多爭議。很多批評人士盡管贊揚印度政府對喀拉拉邦做出快速救災反應的同時,但也擔心它并未投入足夠的資金幫助受災的喀拉拉邦重建。印度中央政府已承諾本月會投入8500萬美元用于重建。但這個數字不僅遠遠少于阿聯酋所提出的救災數額,而且也僅是該邦所估計的洪災損失的一小部分。據報道,該邦財政部長托馬斯?伊薩克認為洪災造成了30億美元損失。
盡管不接受外國官方救援,但民間渠道救援是可以接受的。印度中央政府已表示,想要援助賑災的個人和國際基金會可以通過印度總理救濟基金或喀拉拉邦首席部長的救濟基金提供捐助,以便印度政府能夠控制資金的使用情況。《紐約時報》報道說,莫迪政府對非政府組織持有“深深的懷疑態度”,認為它們很有可能是那些想損害印度發展的國外勢力的載體。
不過,莫迪政府的做法在受災地并未得到理解。由于印度中央政府拒絕了阿聯酋的援助,喀拉拉邦一些官員表示,中央政府應該補償喀拉拉邦的災害損失,并承諾提供更多的援助。
此外,還有一些人則認為,印度拒絕阿聯酋的援助是一件事關自尊心的事,認為此舉是印度政府為擺脫人們對印度舊的刻板印象而采取的一種嘗試。所謂這種刻板印象是:印度深受極端貧困之苦、無法照顧本國公民,而且總是受惠于外國政府的無私行為。
印度總理莫迪一直想要將印度變成下一個世界強國,他已努力使印度在多方面做到更加自給自足,其中包括工業方面。
位于的新德里的研究機構“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的研究院哈什?潘特說:“印度希望將其身份從援助接受者轉變為援助者,或者至少朝著這方面有所改變。”(實習編譯:林熙、逄彤審稿:譚利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