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推出一項搜尋地外文明(SETI)的項目,并建造了兩個巨大的射電望遠鏡——其中一個在波多黎各,另一個在加利福尼亞。它們在夜空中搜尋宇宙深處可能來自于外星文明的信號,或者地外文明使用技術的痕跡。
然而一年后,一位參議員砍掉了NASA預算里所有用于SETI的資金,項目終止。SETI研究此后一直沒有得到NASA的資助。
不過,前不久美國眾議院通過的一項新的法案,讓這一切可能發(fā)生變化——時隔25年后,美國國會破天荒地準備給NASA撥款1000萬美元(約6345萬人民幣),讓其重啟搜尋地外文明計劃。
SETI的基石:監(jiān)測“技術印記”
早在20世紀60年代,搜尋地外文明的研究就已經在美國興起。70年代,NASA甚至召集多位天文學家出謀劃策,提出頗有野心的“望遠鏡森林”計劃:建造一個由1000架射電望遠鏡組成的龐大陣列,以此搜尋通信訊號,尤其是那些在無線電頻段上覆蓋范圍很窄的信號。
這其實可以算一種“技術印記”。因為天文學家們相信,就像在地球上一樣,此類的窄波段信號應該是智慧生物所為。它們和宇宙中自然產生的、以寬波段為主的無線電信號不一樣,因此很容易分辨。天文學家甚至希望能監(jiān)聽到其他文明為了吸引“宇宙鄰居”們的注意而故意廣播的無線電信號,或者說,如果能進一步竊聽到兩個地外文明之間的無線電通信,那就最好不過了。
除了無線電信號,各種可能由高等生命活動產生的痕跡,只要能夠被地面或空間望遠鏡“看”到的,都被列入監(jiān)測范圍之內。這可能是激光通訊的信號,可能是抵御外來侵襲的“護盾”,還可能是采集能源的巨大設施,或者曾經歷過毀滅性核戰(zhàn)爭后星球上空飄浮著的放射性灰燼……科學家甚至懷疑,也許有的文明和我們一樣,會用城市照明點亮星球表面。這里的每一絲“技術印記”,都將是外星文明存在的不可磨滅的證據(jù)。
從束之高閣到突然重啟
很顯然,“望遠鏡森林”最終沒能實現(xiàn)。但它的理念成為了SETI項目的重要基石。在1992年SETI設立之初,天文學界曾一度對其報以前所未有的信心。
但僅僅時隔一年,美國國會就借口資金問題終止了這一項目,SETI成了NASA又一個被束之高閣的計劃。
接下來的25年里,國會預算案中再也不曾出現(xiàn)它的名字。但SETI并沒解散,項目的天文學家們依靠私人贊助勉強維持著研究和運營,其中包括微軟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保羅·艾倫、俄羅斯富豪尤里·米爾納等人的大力資助。
神奇的轉折出現(xiàn)在今年,美國國會終于拿出一條提案,其中包括未來兩年里給NASA撥款1000萬美元,重啟尋找外星信號的項目。
目前的預算授權法案包括,NASA將這1000萬美元用于“尋找無線電傳輸?shù)燃夹g標志,以滿足NASA追求宇宙起源、演化、分布和未來的目標”。外星文明的“技術印記”仍被認為是以無線電波的形式發(fā)出的——這種通訊方式,也正是SETI的領域。
不過,SETI的科學家們并沒有非常滿意,因為授權法案并非撥款法案。盡管如此,他們也很高興看到NASA有興趣為SETI尋找投資款項,但投資最好來自一個私人組織或熱愛太空的富翁——因為兩年1000萬美元,基本起不到太多作用,只有持續(xù)不斷的資金流,才會產生巨大幫助。
時過境遷,SETI尋求新手段
截止到2017年的資料,SETI項目包括70多名科學家,他們目前的主要任務是通過一系列程序的運行,利用射電和光學望遠鏡尋找地外文明。具體做法是,依靠電腦從宇宙的各種“雜音”中進行提取,找到來自銀河系其他文明的射電信號。為此,SETI的研究人員需要完成對上百萬個行星系統(tǒng)的解讀。
這些年來,他們相當于是在一片寬頻帶宇宙射電噪音的“大?!崩?,試圖撈一根窄頻帶無線信號的“針”。2014年,SETI研究團隊聲稱,他們僅僅完成了不到1%的工作。
不過,現(xiàn)階段飛速發(fā)展的超級計算機可以在接下來的20年時間內,完成對這些海量數(shù)據(jù)的排查。他們也發(fā)展出使用世界范圍內的望遠鏡陣列來尋找信號的辦法,從而可以對我們附近星群進行大頻率范圍搜索,尋找地外生命。
而SETI也在尋覓加入新的技術手段。項目官網(wǎng)此前宣布,已開始啟用另外一種方法——利用激光來搜尋目標,并將在全球各地建造觀測臺,以實現(xiàn)持續(xù)觀測整個天空的目的。
天文學家表示,在過去漫長的60年時間里,人類通常都是利用射電信號尋找地外文明的跡象,而實際上,這并不是尋找地外生命的唯一媒介,激光其實也可以在恒星之間發(fā)送信息。對于人類搜尋地外文明的進程來說,現(xiàn)在,也是時候邁向一個全新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