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國學生資助工作的有關情況。
目前,我國已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宣傳、預警和教育都做得很及時,但為什么“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卻仍有發生。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建斌
針對這一問題,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建斌表示,“校園貸”不是國家和金融機構設立的正規金融產品,而是變相非法的高利貸。目前,我國資助政策體系對學生順利入學、完成學業起到了兜底作用,調研發現,這兩年因為“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沒有一例是因為繳不起學費、生活費導致的,更多是超前消費和其他個人因素導致。
馬建斌介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育部門想了很多辦法,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量入為出,多種形式給學生講授金融知識、法律常識等,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近期尤其是今年以來,“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有所減少,這就是教育發揮的作用。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光靠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不現實,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為青少年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央視記者潘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