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穩定有效投資有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目前各重點領域任務順利推進,補短板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下一步,將聚焦補短板、強弱項,在堅決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穩定有效投資,不斷提高投資效益,確保把有限的資金投向那些能夠增加有效供給、補齊發展短板的領域,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重點領域加快補齊短板
目前,補短板工作已取得了積極成效。孟瑋表示,中央和省級專項扶貧資金逐年增長,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重點工程全面啟動實施。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開工建設130項,在建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高標準農田加快建設。一批鐵路重大項目建成運行。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一大批住房困難群眾居住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副司長李明傳表示,在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效應的推動下,今年以來,第一產業投資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1月份至7月份增長了13.7%,增速比整體投資高8.2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第一產業新增投資2267億元,同比增長14.3%。下一步,將加大對“三農”領域的投資支持和政策保障力度,促進補齊農業農村生產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1月份至7月份,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各地新開工項目有所減少,交通投資增長后勁不足。”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副司長馬強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將會從高位運行向常態回落,但仍需要保持在必要的合理區間。
馬強表示,圍繞交通強國建設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將加快推動“十三五”規劃項目的開工建設,提前啟動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和戰略意義的項目前期工作,確保在建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保持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后勁。
提高投資的針對性和精準性
在回答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提問時,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巡視員劉世虎表示,在當前形勢下,做好穩投資工作對穩定經濟增長、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提升長期綜合競爭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不斷優化,但增速逐月放緩。1月份至8月份同比增長5.3%,比1月份至7月份下降0.2個百分點。劉世虎說:“總體看,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速回升,表明投資結構在不斷優化。同時,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放緩,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大幅回落,反映出投資增長后勁不足,需要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穩定有效投資。”
劉世虎認為,穩投資要穩有效投資,聚焦黨的十九大明確的重點建設任務,聚焦已納入建設規劃的重大工程,聚焦早晚都要干的短板項目,積極采取措施,確保取得實效。
如何提高投資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劉世虎表示,當前新開工項目增長乏力,顯示投資增長后勁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國家發改委正會同各地方和有關部門,加強重大項目儲備,健全完善儲備制度,強化重大項目庫管理和應用,不斷提高重大項目儲備制度化、常態化、信息化水平。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協調督促各地方和有關部門,重點在補短板、強弱項、優化結構等方面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重大項目。
在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方面,劉世虎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加快破除各類不合理門檻,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投資進入補短板等重點領域的附加條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推介重點領域項目,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加大融資支持力度,提高對民營企業服務水平,規范有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
管好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
國家發展改革委每年都根據中央決策部署、規劃建設任務和年度建設需求,優化投資結構,將中央預算內投資集中用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劉世虎表示,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376億元,集中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農”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區域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和社會治理、生態環保等領域建設。
2018年中央預算內農林水利投資主要支持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災后水利薄弱環節補短板和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發展、林業生態保護與修復等方面的工程建設。李明傳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農口的中央預算內投資總量保持穩定,結構不斷優化,投資計劃下達的進度明顯加快。
農林水利等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在今年3月底以前就已經下達了96%以上。截至今年5月底,所有投資計劃已全部下達。“這也是我們歷年投資計劃下達最早、最快的,這一舉措有效促進了項目及早開工建設、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有效投資,切實發揮了中央預算內投資效益和‘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李明傳說。
劉世虎說,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各地方,利用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切實加強項目儲備,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儲備格局。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落實各項建設條件,做到“項目等錢”而不是“錢等項目”。提前部署、扎實推進,確保投資計劃一經下達即可投入項目建設,盡快落地見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