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市民從24小時自動售藥機旁經過。張斌攝
本報記者李禾
家住北京市海淀區花園橋附近的黃女士,一大早起床后發現5歲的女兒發燒了,但家里又沒有退燒藥?情急之下,她拿起手機,點開購藥APP,在網上訂購了兩款退燒藥,半小時左右藥就送到了。
網購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雙11即將到來之際,阿里健康聯合餓了么、蜂鳥宣布,與國大藥房、同仁堂藥店、111醫藥館、海王星辰等眾多連鎖藥房,將7×24小時、白天30分鐘、夜間1小時達的急送藥服務延伸到北京、廣州、深圳三座一線城市。網上藥店在發達國家已經較為成熟,在我國興起的時間還不長,未來網上買藥會跟點外賣一樣方便嗎?網上藥店給公眾帶來便利的同時還有什么風險需要規避?
網上藥店銷售額飛速增長
APP下單購藥由于方便、快捷,藥品網購的份額正飛速增長。由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指導、米內網發布的《2018年中國醫藥市場發展藍皮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所有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許可證的網上藥店,藥品銷售額達50億元,同比增長42.5%。
而《中國藥品零售市場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13年到2017年,網上藥店市場規模從12億元增至61億元。年輕白領成為網購藥品主力軍,他們選擇網購渠道的原因前三位分別是:在線下單送貨上門,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購藥過程;價格實惠、透明;藥品種類應有盡有,有更多的選擇。此外,網上藥店對產品的評價互動充分可視,讓消費者可以結合自身情況購買;另外還能減少消費者購買敏感藥品而產生的尷尬。
到2050年左右,我國老齡化人口可能要達到人口比例的30%。“老齡化社會對于健康和醫療需求會日趨加大。”阿里健康執行董事、阿里健康CEO沈滌凡對記者表示,從大數據統計得出的結果顯示,40歲的人,生病概率、對醫藥健康需求比例可能是25歲人的2倍;65歲的人對于醫療健康的需求,可能是40歲人的8倍。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實體藥店消費者46歲以上人群,占比將近40%。沈滌凡表示,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追求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在未來幾年中,網上購藥等需求還會持續增長。
除了“買得到”還要“買得對”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1日,《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已經發出了991張。醫藥電商已成大勢所趨,但是不同于網購衣服和家電等,試穿和試用不滿意就可退貨。“吃錯了藥,這是要命的。”天貓總裁靖捷說,在健康領域,不僅是讓消費者“買得到”,還要“買得對”。
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對在線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藥師審核后,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等。阿里健康在大藥房成立兩周年時公布了新零售時代的“超級藥房1.0”標準,即“全球找貨、大數據選品、抽檢審查、全環節監控、藥品追溯和執業藥師全天候服務”等六大運作流程。叮當快藥等也與實名醫生平臺醫聯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旨在打造全流程的“醫+診+藥”的商業體系。
《中國藥品零售市場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在專業服務的需求方面,新一代消費者希望網上藥店能提供特殊人群用藥指導、療程用藥咨詢、藥物副作用等專業用藥方面的指導,希望與藥店形成長期的互動關系,建立起包括健康檔案跟蹤、用藥管理等一系列的互動。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阿里健康大藥房客服負責人張耀如介紹,為提升用戶體驗,藥房為萬余名大藥房老用戶開通了24小時一對一專屬服務,滿足其全天候的健康咨詢需求。他表示,為用戶提供在線用藥咨詢的客服團隊中95%以上是具備豐富經驗的執業藥師。在“安全”方面,嚴格執行“入庫身份驗證、全庫陰涼管理、透明實驗室抽檢、效期管理、雙重復核”等標準化流程。
藥品追溯監管制度呼之欲出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北京大學衛生法學研究中心教授王岳曾撰文指出,目前,相當多的網上藥品經營企業還處于“多散小”的狀態,監管層面也面臨新挑戰,互聯網具有很強隱蔽性、輻射性和虛擬性,造成現實中存在非法網站無證經營藥品、虛假藥品信息泛濫、假藥充斥市場打擊難等問題,如每年在互聯網上非法銷售的藥品達幾十億個劑量,對公眾健康構成潛在危害。
2018年10月底,《藥品管理法修正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明確藥品質量安全追溯要求”,要求“建立、實施嚴格的追溯制度,保證全過程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和可追溯”。
目前,國家藥監部門還在探索互聯網食品藥品交易備案等監管制度。阿里健康大藥房推出了“碼上放心”追溯信息,提供藥品驗真服務,避免物流過程中藥品被調包等問題,用手機淘寶、支付寶和阿里健康App掃碼后,還能了解藥品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