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李趟村扶貧工廠內工作(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吉林省遼源市曾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鼎盛時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近3.5%。自20世紀90年代,因資源枯竭遭受重創,遼源走上了艱難的轉型之路。歷屆遼源市委市政府堅持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培育接續替代產業,一批民營企業迅速崛起,目前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近六成,走出了特色鮮明的發展之路。
特別是一座民營襪業園橫空出世,讓遼源成為中國棉襪之鄉,形成了“南有諸暨,北有遼源”的發展格局。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當地民營經濟成長迅速,離不開“快、實、活”的“三字經”。
在吉林省遼源市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的一家襪企內,企業老板邢力鵬為線上客戶解答問題(11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在吉林省遼源市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的一家襪企內,企業老板邢力鵬在掃描發貨單據(11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工人在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李趟村扶貧工廠內工作(10月25日攝)?!⌒氯A社記者張楠攝
在位于吉林省遼源市的吉林省紡織工業技師學院內,培訓教師董艷麗(右)向學員傳授縫制技藝(11月10日攝)?!⌒氯A社記者張楠攝
在位于吉林省遼源市的吉林省紡織工業技師學院內,培訓教師董艷麗(右)向學員傳授縫制技藝(11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在吉林省遼源市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的一家襪企內,工作人員在整理襪子展示樣品(10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工人們在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李趟村扶貧工廠內工作(10月25日攝)?! ⌒氯A社記者張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