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社會萬象

西安杜牧墓遺址變成菜地 是“文物太多”惹的禍嗎?

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18-11-27 09:15:51
分享: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都出自晚唐著名詩人杜牧。11月25日,中國唐史學會專家學者和記者趕到杜牧墓遺址時,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這里只是一片低洼菜地,7米多高的墓土已被挖盡。專家建議,將杜牧墓封土恢復起來,并建一個紀念館。

  “孤墳三尺土,誰可為培栽?”這是杜牧晚年奄奄一息之時寫下的詩句,大意是說,自己死后,有誰會給自己墳墓上培上三尺新土呢?沒想到千年之后,此詩竟一語成讖,杜牧在故鄉長安的長眠之地成了一片低洼菜地,而且常年與垃圾、豬圈、糞便相伴。被推崇備至的一代大詩人、大散文家杜牧之墓址,竟淪落到這種破敗荒涼的境地,令人唏噓不已。

  在文物保護界,杜牧墓遺址的遭遇可謂一樁令人痛心疾首的典型丑聞、慘案。作為一種傳承歷史文脈的重要載體,名人故居和墓地具有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文化價值和史料價值。正因此,不少地方拼命爭奪名人故居或墓地,甚至爭奪神話傳說、文藝作品中虛構人物的“戶籍”。那么,貨真價實的杜牧墓遺址為何未得到應有的珍惜?難道真的因為文物古跡太多了,保護不過來?

  今年3月16日《文化藝術報》刊文關注杜牧墓處境,這篇報道透露,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杜氏家族墓只是被確認為“文物點”,按照專業嚴謹的稱謂,應該是“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也就是說,杜牧墓尚未達到保護的標準要求。理解了這一點,或許能更真實地體會杜牧墓的特殊遭遇和命運。

  杜牧墓位于西安,西安古稱“長安”,是著名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與開羅、雅典、羅馬并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老祖宗太慷慨了,給西安留下了不計其數的歷史文化財富,據稱,僅載入史書的歷史文化名人就有一千多人。據報道,作為“天然歷史博物館”,西安有世界文化遺產6處,文物點3246個,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2處,各類博物館131座,像杜牧墓這樣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更多。

  在歷史文化底蘊上,西安的確有“逞富擺闊”的先天資本和條件,但歷史文化再悠久,文物古跡再豐富,如果不知道珍惜和愛護就不對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財富再多,也禁不起如此這般任性怠慢。和那些沒有名人墓地而爭搶乃至硬造名人墓地的地方相比,西安守著杜牧墓遺址卻讓其變成一片荒涼的菜地,實在令人可惜和遺憾。西安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之說,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粗暴對待給城市帶來了無限榮光的“神仙”。

  無論是一千多年前的長安還是今天的西安,這座城市都應該有杜牧的一席之地,因為杜牧已成為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部分,已成為一種巨大的歷史文化存在。不管杜牧墓是否存在,也不管建不建紀念館,杜牧及其詩文都將永遠流傳下去恩澤后人。無論有什么具體的原因,也無論出于什么樣的考慮,我們都不能一邊喊著保護傳統文化,一邊卻任性怠慢傳統文化。事實上,杜牧墓的處境何嘗不是文保領域的一個凄涼而又充滿諷刺的縮影?

  在網絡輿論場,這則嚴肅的文保新聞竟平添了幾許八卦色彩,有喟嘆的,有憤怒的,有戲說的,也有調侃的……一時間杜牧刷屏,各種仿詩滿天飛。網友圍觀新聞事件的心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跨越千余年,杜牧和他的詩文依舊活在國人的心里。就憑這一點,當地也應保護好杜牧墓遺址。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留住城市文脈和鄉愁,還有比實體墓址更好的載體嗎?

關鍵詞:西安,杜牧,遺址責任編輯: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