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離海洋較遠,“三山夾兩盆”的地質結構,造成自然環境中碘資源極為匱乏,所以碘缺乏病成為嚴重危害當地群眾健康的地方病。多年來,新疆采取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控策略,多措并舉,實現了連續11年未發現聚集性新發克汀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病例,95%的縣(市、區)達到消除碘缺乏病階段目標。
新疆和田地區是碘缺乏地方病重點地區。在皮山縣闊什塔格鄉,31歲的阿米娜·米吉提每次炒菜做飯都會用碘鹽。“以前沒有認識碘鹽的好處,在巴扎(在新疆指集市)上買點土鹽泡水、做飯、煮肉和烤馕。現在知道做飯有鹽沒碘根本不行。”阿米娜告訴記者,通過鄉村會議等活動,她了解到缺碘會導致克汀病、大脖子病。
據悉,自1994年起,新疆緊密結合“5·15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主題、“健康新疆”建設和“全民健康體檢”工程,通過電視、網絡等多平臺宣傳,讓碘缺乏病防治知識宣講活動進校園、進社區、進村,提高病區群眾防治知識知曉率。
為了保障群眾用碘鹽,新疆通過實施食鹽專營,健全覆蓋城鄉的碘鹽生產、銷售網絡。開展“堵源頭、端窩點、打網絡”和區域聯合執法等專項整治活動,有效打擊了各類涉鹽違法行為,落實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同時,通過建立碘缺乏病防治監測、質控網絡和直報系統,對全區94個縣(市、區)開展了碘缺乏病病情和碘鹽監測工作,及時準確掌握病情和碘鹽檢測信息。截至目前,碘鹽覆蓋率達到98.77%,合格碘鹽食用率為94.4%。
新疆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地區,為確保全民健康奔小康,按期實現消除碘缺乏病規劃目標,從2007年起,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共計2.94億元為重點病區貧困農牧民免費發放碘鹽,實現全區重點病區全覆蓋。在此基礎上,自2018年起,將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與健康扶貧緊密結合,重點扶持南疆4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市。
“新疆因為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和防病意識等因素,導致很多重點地區育齡婦女碘營養不足,為新發克汀病埋下了隱患。”自治區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科科長張玲介紹說。
為杜絕新發克汀病,確保新生兒童智力正常發育,新疆制定了《碘缺乏病重病區開展目標人群口服碘化油應急補碘工作方案》,從2007年起,每年對重點縣(市)育齡婦女實施應急補碘措施,有效改善重點人群碘營養狀況。
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地方病防治辦公室主任道爾吉表示,下一步,新疆將繼續鞏固提高碘缺乏地方病防治工作成績,保持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控策略,把碘缺乏地方病防治和扶貧攻堅、全民健康結合起來,確保到2020年實現地方病全面消除的目標。(經濟日報記者 馬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