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懂得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覃小丹合上課本后,又多囑咐了一句。教室里的女孩似懂非懂,但也點了點頭。今年32歲的覃小丹是海南省經濟技術學校的一名老師。9年前,她是學校第一屆巾幗勵志班的學生。
在海南,一度有六成農村貧困家庭沒有能力,也不想送女兒繼續上學。為了生存,才十幾歲的女孩只能外出打工。覃小丹也走上了這條路。“剛開始回海口工作的第一份工資,每個月收入400塊錢。以前沒文化、沒技能,只能干苦力活。”覃小丹也想有一技之長,但自己離開學校多年了,到哪兒去學習呢?
為了幫像覃小丹這樣的女孩走出困境,2009年7月,海南省經濟技術學校聯合省婦聯創辦扶貧巾幗勵志中專班。這下,貧困家庭女孩終于可以繼續上學了。
重回學校,改變了覃小丹的命運。她一直滿心感激:“從畢業到現在,我都已經工作6年了。現在的工資是一個月4000塊錢,我還用工資給爸媽在家里也蓋了房。”
9年來,海南省共有8740名女孩走入學校,6138名女孩順利畢業。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如今,“巾幗勵志班”已在海南省所有中職學校全面推廣。
往馬牙雪山深處行進,一路房舍稀疏。車至公路盡頭,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內最偏遠、海拔最高的抓喜秀龍鄉代乾教學點,出現在天地交接之處。51歲的張拉毛東智在這兒當了29年老師。去年,學校生源不足,學生遷到鄰村小學,張老師隨之也被調入城關二小。很久以來,抓喜秀龍鄉孩子學知識只能坐在家門口,等老師騎馬背著黑板到來。
張拉毛東智對那段苦日子記憶猶新:“那時候學校只有桌子,凳子。水,我們到河里面自己去挑。一人一盞小煤油燈上晚自習。沒有暖氣,老師帶著學生去撿牛糞取暖。學生睡的是大通鋪,吃的食物需要教師每周末騎馬去縣城購買,一趟往返就要耗去兩天。”
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啟動行動,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旨在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抓喜秀龍鄉代乾教學點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教室里面安裝了班班通,可以通過網絡授課;學生們有了音樂室,配置了鋼琴、電子琴等;機器人社團也建起來了。這樣一來,抓喜秀龍鄉的孩子們也可以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樣,按照個人興趣參加各種社團活動。
除了代乾教學點,天祝縣各學段9762名建檔立卡的貧困孩子全都有學可上。張拉毛東智說,看到孩子們吃飽了、學好了,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步步成長一樣,特別幸福。
如今,海島與雪山兩兩相望,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回蕩著朗朗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