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題:順應人民期待 維護公平正義——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綜述
新華社記者陳菲
時光步入2019。1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新年首場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面對中外媒體宣布了最高檢的重要改革舉措——重新組建十個檢察廳,刑事辦案機構實行捕訴一體新辦案機制。地方各級檢察機關也將對應作出調整。
這不只是一次機構的重設,而是最高檢著力提升法律監督能力、提高辦案質量效率、推進專業化建設的重塑性變革。
順應人民期待,維護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著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既有針對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舉措,讓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起社會正能量。
全方位深層次構建司法體制改革新格局
2018年11月,家住河北省行唐縣的齊長軍律師在家里登錄河北法院網,向石家莊鐵路運輸法院提交了網上立案申請。法院立即審核通過,并短信推送了交納訴訟費鏈接,立案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而在以前,他需要到石家莊市去申請立案,往返奔波就得半天。
這得益于法院由立案審查變立案登記,目前石家莊鐵路運輸法院95%的案件當場立案,網上立案率達到了76%,當事人實現了足不出戶就可以立案和交費。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戰線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發揮了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論斷,是對司法體制改革歷史性成就的集中詮釋。
問題所指,改革所向。破除“審者不判、判者不審”頑疾,員額制改革讓全國法官檢察官重新“洗牌”,12萬多名法官、9萬多名檢察官遴選入額,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充分激發了廣大法官檢察官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
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告狀難”問題也在成為歷史。從2015年5月1日起,人民法院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變審查立案為登記立案,目前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
出臺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糾正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等一批重大冤錯案,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破冰前行。改革律師制度,規范公安機關執法,堅決守住防范冤錯案的底線……回望過去五年,改革舉措一環扣一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基不斷夯實。
通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制約司法能力、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體制性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全方位深層次的司法體制改革新格局,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公平正義、服務人民群眾提供了完備的體制機制保障。
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
補換領駕駛證等業務憑本人身份證明一證即辦;推進與法院、保險機構數據信息共享,推動實現車損事故網上定損理賠……2018年9月1日,公安部推出的20項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舉措落地實行,為百姓創造了更加便利的環境。
“要統籌推進公安改革、國家安全機關改革、司法行政改革,提高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對改革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面對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更高需求,政法機關著力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優質、更高效、更貼心的服務。
——打造“寬進、快辦、嚴管、便民、公開”的審批服務模式,用行政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加快推進跨域立案訴訟服務改革,推動訴訟事項跨區域遠程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解決好異地訴訟難等問題。
——統籌推進律師、公正、法律援助、司法鑒定、仲裁、人民調解工作,健全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機制,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精細的法律公共服務。
數據顯示,2018年5月,中國法律服務網正式上線運行,匯聚全國38萬多家法律服務機構數據和139萬多名從業人員數據,遴選475個法律服務機構和925名法律服務人員,組建法律咨詢專家團隊,為公眾提供全方位服務。
“這些前所未有的改革突破與現實變化,源自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傾聽人民的呼聲,從基礎和根本上改起,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徐漢明說。
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2014年7月,《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印發,全面拉開戶籍制度改革的大幕;2016年1月1日,《居住證暫行條例》施行;2016年9月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
“農業”和“非農業”戶口的差別,從此成為歷史。拿著一張張簇新的居住證,每年超過千萬的農村人口落戶城鎮,異鄉奮斗的人們找到溫暖歸屬。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公平正義,從來不是空中樓閣,它體現在點滴的民生中。
實行城鄉養老并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打破“一考定終身”……五年來,黨中央進一步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不斷推出新政策新舉措,為百姓送去改善民生、增進福祉的高含金量的改革舉措。
——提高重點大學的農村子弟招生比例,推進“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困難而輟學,90%以上的殘疾兒童享有了受教育的機會。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教育改革方案已經出臺,教育改革四梁八柱的框架搭建起來。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得到明顯改善,“病有所醫”內涵不斷豐富。截至2017年底,全國分級診療試點城市數增至321個,人均預期壽命提升至76.7歲。
——五年來,解決了6500多萬人就業問題、2790多萬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和880多萬城鎮困難人員就業問題。養老服務供給總量不斷增加,截至2018年9月,全國已有養老服務機構約2.93萬個,床位732.54萬張。
持續不斷的民生紅利正在提升百姓的公平感。通過改革把各項事業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筑牢公平正義的防線,依法保障人民享有的廣泛權利,“人民至上”的理念正不斷續寫改革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