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浙江小村的綠色發展之道
從空中俯瞰,“滕頭外婆溪”流經村口,形成一個回環,呵護著整個滕頭村。園林示范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內,種植地呈塊狀分布,中正有序。長廊屋檐上余雪未消,堅實的仿古廊橋矗立在村口,冬日下的滕頭村一派素雅。
滕頭村,嵌在寧波奉化與溪口之間,這座占地不到200畝的小村莊,憑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滕頭精神,從打造生態旅游開始,隨即發展科技產業、融合民俗文化……創新道路越走越寬。
上世紀90年代,有外資企業打算在滕頭村建造紙廠和化工廠,面對高昂利潤,滕頭人的回答是——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并于1993年成立了國內最早的村級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對引進的污染項目可一票否決。
“迄今為止已有50余個污染項目被否決。”村環保委常務副主任傅德明介紹道,“幾代滕頭人用行動證明,優良的生態環境也能帶來和諧的經濟環境。”
1998年,在原村黨委書記傅企平的帶領下,滕頭村率先開展鄉村旅游,把園林藝術與生態旅游,農業觀光旅游有機融合,成為全國首批賣門票的村莊之一。村子如今已建成將軍林、柑橘觀賞林、綠色長廊、盆景園等30多處景觀,近年來滕頭村整體旅游年收入過億。
雖然坐擁如畫美景,但較小的占地面積可能限制村莊的發展。為此,滕頭村早早地發展起了“飛地”經濟,除旅游產業外,高科技產業、投資公司、園林苗圃產業等也相繼成型,其中不乏一批科技領先、優質高效的農業企業。
十幾年前,在浙江大學、寧波的科研院所和奉化農業部門的幫助下,一座300畝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在滕頭村扎根,并配備了當時國內先進的全自動降溫系統、全自動遮陽系統和智能灌溉等技術。當地村民通過遠程學習和專家指導,也陸續掌握了無土栽培、立體種植等技術,對種苗培育、農作物栽培以及園區管理等工作均能勝任。
產業高質量發展,須獲科技加持,作為成立于上世紀末的老牌園林企業,滕頭園林先試先行,專門成立科技研發部,進行新品種、新技術、新種植方式的研究應用。
“我們敢和科研院所‘攀高枝’,開展相關課題項目的合作。”滕頭園林董事長傅劍波笑稱,公司把具有市場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積極轉化為項目產品,創建了以科技研發為技術支撐的苗木產銷、工程施工、景觀設計“三位一體”的經營模式。
2017年,滕頭村實現社會生產總值95.06億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6.35萬元,累計為村集體增加穩定收入800余萬元。在幾代人的努力下,滕頭成功“走出滕頭”,苗木種植遍布全國,更憑其生態環境收獲了多項國際榮譽。
珠玉在前,滕頭村希望再創輝煌,自2017年村黨委班子換屆以來,帶動村民陸續開展了40多個項目,至今已完成20多項。
“就在去年1月份,我們在全體村民大會上宣布,計劃于2019年底前取消門票。”滕頭村黨委書記傅平均說道,村子要打造多元素的生態休閑旅游綜合體,取消門票能進一步聚人氣、提名氣、接財氣,帶動周邊村的旅游經濟,實現共贏。
目前,滕頭村聯合周邊6個村,逐步打造區域黨建聯合體,已帶動近7000名村民共同致富,隨著更多高附加值的休旅項目建成啟用,計劃協同周邊生態旅游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
村莊發展迅速,倒逼村民提高知識素養。近年來滕頭村越發重視公共教育,每年投入百余萬元提升公共教學硬件設施,同時廣納賢才,重視培養新人,30年前成立的育才教育基金,對高學歷人才的獎金已升至數萬元。
“這么個小村莊,現在已有博士生2位,研究生16位。村里的人才力量還要繼續增強。”傅平均說,滕頭想發展得更好更快,不僅要有領頭雁,還需實干爭先的科技人才,這將成為滕頭未來發展的核心要素。(江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