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搭上“互聯網+”快車的時代,不少學校因作業安排、成績查看都要求學生下載APP,但其中也不乏攜帶高價學習消費的項目——
教育APP,請莫“綁架”家長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校園的通知》,要求未經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教師不得隨意向學生推薦使用任何APP。近日,記者走訪海口多個中小學了解到,不少學生家長在老師或學校的要求下,下載了“釘釘”“一起作業”“一米閱讀”“曉黑板”“一起中學”“一起小學學生”“家長通”“智學網”等APP,有的就攜帶高價的學習消費項目。
作業軟件攜帶高價學習消費項目
市民何女士的兒子現就讀海口市秀英區某小學三年級。2018年4月,班主任在微信群中通知家長下載APP“一起小學學生”和“家長通”,以此作為作業安排的工具。若不下載就不能完成老師安排的作業,則會在群內再通知。
何女士說,之前,學校每天都會在“一起小學學生版”軟件安排數學、英語作業,有時做完后還有額外的習題訓練,現在這個軟件只安排英語作業了。相對而言,何女士使用“家長通”的次數明顯少于“一起小學學生”。“一般我只用于接受老師的通知,這個‘家長通’有很多需要花錢購買的項目,擔心孩子在使用時不小心錯按了就不好了。”
記者通過何女士提供的“家長通”軟件頁面截圖發現,該軟件分為“學習資源”“精品課堂”“孩子學情”“家長說”等欄目,在“學習資源”中就有每日十分鐘訓練營、每日一次直播課及每日故事繪本等學習項目,有免費,也有收費。例如其中的名著與DIY玩具的碰撞售價99元。與此同時,在“精品課堂”中,也用入門班9.9元、素養班510元、狀元讀寫班1010元等消費項目。
“前些日子,班上就有同學家長反映,因孩子不小心點錯,買了4個項目,花了300多元。有些家長還不知道是收費的,更何況是才上二三年級的孩子呢。”何女士擔心地說,這也是她極少使用該軟件的原因。
“上個學需要下載多少APP呢”
陳女士的兒子去年剛升入初中,在海口市美蘭區一所中學讀書。與何女士一樣,她也在班級微信群里接收到要求下載學習APP的通知。從開學截至目前,已下載“釘釘”“一起中學”“智學網”等軟件,同時也根據通知要求關注了不少的微信公眾號。“這才第一學期就要求裝這么多軟件和微信公眾號,不知道后面的學習還有多少的軟件,不堪其擾。”陳女士無奈地說。
據陳女士介紹,為提升學生成績查詢效率,學校不再逐一發布成績,要求家長下載了“智學網”軟件,通過注冊填寫相關信息后,便可一鍵免費查詢孩子的成績單。記者從該軟件的“學情報告”欄目中看到,軟件除了查詢成績外,還簡單分析學生在班級中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科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若想深度診斷,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則要選擇學霸套餐,最低開通一年,需要365元。
“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買,反正我沒有買,這個也是自愿的行為。但是前些天,老師又發通知要求我們關注‘助教君’的微信公眾號,在上面進行成績查詢。”陳女士說,關注后,她發現“智學網”與“助教君”兩者功能基本上大同小異,“這顯得多余,家長又不敢刪除,實在不能理解。”
近期,該學校正在參加區中學師生朗讀大會,全區師生都參加了此次活動,參加人員需要關注“清弦讀書會”微信小程序。“參加活動是好事,但最近要求添加的公眾號、下載的軟件實在太多,參加一個活動就要關注或下載,這樣的形式顯得太隨意,上個學需要下載多少APP呢?”陳女士說。
陪伴過程由軟件替代真的好嗎
“從家長反映的情況來看,有些收費項目只因孩子點錯了就被扣款,且不論老師推薦APP學習軟件是否從中獲利,至少給家長和孩子添加了一定的壓力,可不用這些APP,家長怕耽誤孩子學習進步,用了又怕稍不留神無端消費,就這樣被‘綁架’,哪里談得上自愿?”
在海南師范大學郭敏老師看來,“互聯網+”時代,教育也搭上“互聯網+”快車,APP學習軟件有它的優點,比如承載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習方式多元有趣,某種程度上解放了一些忙碌的家長。可凡事都有個度,下載多個APP,對家長們的手機容量來說是個負擔,給孩子們帶來的教育效果需重新衡量,而APP上的一些收費項目,更有可能形成消費陷阱,給家長們帶來經濟上的損失。
與此同時,從APP學習軟件對孩子的影響來說,缺乏自制力的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是否會帶來不良影響;長期使用手機對孩子們的視力是否會有傷害;老師、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是一種陪伴的過程,之間會有情感的交流分享,如果這一切都由冷冰冰的軟件替代,真的好嗎;過度依賴學習軟件的孩子,手寫等動手能力又如何保障?在郭敏老師看來,這些問題都需要審視。
走訪中,記者也了解到,目前APP學習軟件進中小學校園的現象引起了教育部門的注意。日前,教育部辦公廳曾印發了《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校園的通知》,要求未經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教師不得隨意向學生推薦使用任何APP。海南省教育廳也下發相關文件,表示將進行排查,擅自推薦的老師將受到紀律處分。(吳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