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疑因無限極致心肌損害”一文曝出后,多家媒體都收到無限極方面的一份《關于陜西田女士投訴我司的情況說明》,稱陜西涉事經銷商樊某嚴重違反了與公司簽訂的《經銷商協議》條款,公司將督促并責成其從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出發,去推進事件解決。
保健品在推廣過程中出了問題,公司往往會把責任推給經銷商,這被認為是保健品行業的一種套路。而從形式上看,經銷商在經營中夸大宣傳,甚至宣稱“包治百病”,似乎都與保健品公司無關,因為有些保健品公司公開的宣傳中,確實找不到“包治百病”之類的說法。但“套路”或許正在這里。
保健品公司不做“包治百病”宣傳也好,把“守法經營”、“不得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聲明張貼在明處也罷,不等于它真的反對經銷商拿保健品當藥賣。而保健品公司是否了解,各地經銷商賣保健品時每天都在進行虛假宣傳,蒙騙消費者特別是老人?這個問題應是劃定保健品公司與經銷商責任的重要依據。
或許不能說,當前保健品行業中已沒有一塊凈土,但是,要想真找到幾家不夸大宣傳,不把保健品當藥賣的,卻也不容易。幼童疑因無限極致心肌損害事件,真相如何,有待官方調查。但這家一直號稱“正規直銷”,且在不少電視臺上經常以“正規企業”“正規產品”形象出現的大品牌,如今也曝出了跟權健一樣的丑聞。
就算“都是經銷商干的”,但公司總部在這種問題上究竟是一無所知,還是默認、縱容,甚至原本秉持的就是這種營銷理念——保健品公司制定營銷規則,落實在經銷商層面?這是最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不管保健品公司們如何說,社會公眾其實早已看得清清楚楚。而事實上,不但是某些品牌的保健品其各地經銷商的營銷套路基本相同,經銷商的洗腦式培訓、“拉人頭”的經營方式、“包治百病”的宣傳手法等等,各品牌之間也都是高度相似的。
不排除,有些保健品經銷商存在超越公司規定行事的情況,但如果大多數經銷商都在拿保健品當藥賣,甚至拿營銷中心當“醫院”,公司總部卻說自己不清楚,這話得先問問他們自己信不信。至少,公司總部要承擔監管不力之責。
而“幼童疑因無限極致心肌損害”一事,恐怕只是無限極產品“惹禍”的一例。網搜一下不難發現,近年來質疑、爆料無限極負面問題的網料甚多。網上爆料當然存在真偽難辨的問題,但至少能夠幫助無限極公司了解各地經銷商存在的諸多違規問題吧。而“女童心肌損害”事件發酵后,無限極立馬拋出“經銷商違規”之說,避責公關術這么嫻熟,有深諳“臨時工擔責”之道的嫌疑。
市場經濟時代,很多產品都是通過經銷商模式經營,但經銷商出問題最多、情況最亂的卻是保健品行業。不可能是保健品的經銷商自身都有問題吧?
真問題是,很多保健品公司的營銷套路——公開標榜一套,私下明示或暗示經銷商搞另一套,而一旦出了問題就說“經銷商干的”,經銷商成了保健品公司卸責的“臨時工”。
希望監管部門,公眾輿論都能關注這個問題。出問題的經銷商要依法追責,但絕不能跑了“始作俑者”——保健品公司。(馬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