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月31日電(記者張海磊)1月28日晚,遂渝高速轄區開始降霧。29日凌晨3時,經確認無礙通行后,杜思余打開手機,用凍得僵直的手指笨拙地在大隊官方微博上發出“轄區暢通、有霧,請出行師傅謹慎慢行”。
21日春運開始以來,四川省公安廳交警總隊高速公路五支隊三大隊樓房溝警務組的杜思余“幾乎把家安在了路上”。像杜思余一樣奮戰在春運一線的安全守護者們還有很多,他們在海拔2400多米的“云端高速”上,在進出藏區的重要通道上,也在游子返鄉的農村公路上……
“雪越下越大,怕是路面又要結冰了!”29日晚上8時左右,雅西高速拖烏山北坡突降大雪。第二天清晨6點不到,四川省公安廳高速公路公安局六分局三大隊的吳朝勇和同事們便開始除雪除冰作業。布警5個點位,示警11個小時,來回5趟共鋪撒18余噸融雪劑,當看著潮水般的車流有序通過后,他們終于長舒了一口氣。
吳朝勇他們之所以緊急出動、連續作戰,是因為這條高速公路的特殊性。
雅西高速是國家實施甘孜藏區、大小涼山彝區脫貧攻堅戰的“咽喉要道”,有“藏彝走廊”之稱。道路全長240公里,其中拖烏山北坡有51公里連續大長坡,最大海拔高差2200多米,具有地勢險要、臨崖臨壁、彎急坡陡的特點,被稱為“魔鬼路段”。春運期間,51公里中的36公里交通特管區道路的安全工作壓力倍增。
道路通行恢復正常后,吳朝勇和兩名路安人員又開始了道路巡查。“以前民警和路安人員都是各自巡查,現在我們一起,所有安全隱患都同時發現、同時上報,隨時解決路面問題。”吳朝勇告訴記者。
說話間,到了干海子隧道。他們下車后徑直來到一處消防栓前,打開箱門,擰動閥門,一股水瞬間流出來。“這個消防栓是沒問題的,每次巡查我們都要隨機抽檢隧道里的消防栓、燈光照明、應急電話是否正常。”吳朝勇說道。
短短1700多米的隧道,上車、下車七八次,拍照記錄、檢查、反饋,三個人分工明確。
出了隧道,路邊的氣象監測系統顯示溫度已到零攝氏度以下,寒風濕冷,大山遮擋住了陽光。
“交通特管區都有什么行車安全隱患?”記者問道。
“這種路段冰雪、凝凍、雨霧、橫風等自然氣候惡劣多變,晝夜及季節性溫差大。特別是進入冬季以后路面容易出現積雪結冰。”說到暗冰,吳朝勇已經不記得春運以來,有多少個檢查路面是否有暗冰的夜晚了,“暗冰比較光滑、透明,夜里不容易被發現,需要用手觸摸路面,檢查一圈下來,手都是麻的。”
像這樣的固定路面巡查,每天都有四輪,每次不少于一個半小時。其實,不止在雅西高速,進入藏區的重要通道雅康高速、連接川陜的重要關口七盤關收費站以及城市繁忙的交通路口,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
在高速交警們保障重要通道的暢通時,還有一個地方是春運的主戰場。近年來,隨著農村建設和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農村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村、通組、通戶公路和車輛大幅增長。春節期間,保障農村交通安全“最后一公里”尤為重要。
“帶駕駛證了嗎?”在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的蒼下路交通勸導站,勸導員余型成攔下一名騎摩托車的村民。
“之前總忘,現在只要開車就一定帶。”村民從懷里掏出駕駛證遞給老余。
“經過這個路口,我們要是不帶駕駛證、不戴頭盔這些,是堅決上不了路的!”在村民眼里,老余是個“固執”的老頭兒。
今年64歲的余型成曾經是村干部,有著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當廣元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三大隊聯合寶輪鎮設立交通安全勸導點時,已經退休的他被聘為交通安全勸導員。
反光背心、數碼相機、酒精快測儀、交通錐形桶、標識標牌……工作裝備一應俱全。余型成告訴記者,當了4年勸導員,自己都成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土專家”,除了隨時隨地學習安全法規外,對于農村有哪些常見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規的行為,他自己心里早都有了一個小本本,“無證駕駛、超載、不戴安全帽、開車打電話等,這些都是在農村道路上常見的問題。”
“為什么會在這里設勸導站?”
廣元交警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母忠偉告訴記者,蒼下路地處鄉村道路與國道212線的交通交匯處,是6個村4400多人外出、回家的必經之路。同時,道路自然條件差、建設等級低、坡陡路窄彎急,交通安全形勢復雜。目前,勸導站已經覆蓋轄區內所有重點鄉鎮和重點農村道路。
30日一大早,余型成收拾完畢還不到7點,“臨近過年,回家的人多了,路口的車也多了,我得早點過去看看。”換上制服的老余說著,轉身又扎進清晨的薄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