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小桌,一把矮凳,柳條在指間飛舞,絞、勒、砌、纏,一件件精美的籃、筐、盤、簍就在歡聲笑語中制作完成了。
雖臨近春節,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巧娘宮合作社里,婦女們仍在趕做最后一批產品——“太原年貨節”訂制的2000件野餐籃等。近年來在脫貧攻堅中,當地抓住東部產業轉移機遇,動員培訓“半邊天”發展柳編、草編、箱包加工等居家經濟,冬閑變冬忙,在家門口就鼓了腰包。
“過去手里攥個百十塊,現在個個皮大衣、金首飾。”見到巧娘宮帶頭人劉金萍時,她剛從省里捧回“全省脫貧攻堅奉獻獎”,“今年我跟大家說好了,要是掙得多,就集體去旅游”。
劉金萍帶領17名婦女從來料加工做起,逐漸拉起一支1085人的婦女編織大軍,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732人、殘疾人41名。
作疃鄉宋窯村的李小紅右腿因病截肢,為了孩子念書,在距家20公里遠的縣城租房陪讀。如今李小紅在巧娘宮拿計件工資,一個月收入2000多元,照顧孩子跟掙錢兩不耽誤,“準備買個房,在縣城安家。”
巧娘宮發展到今天不容易。為籌集資金,劉金萍借遍所有親戚。后來縣里幫著建起手工業園,流轉土地種下杞柳732畝,解了運費比原料貴的難,價格有了競爭力。去年她們的柳編產品進了廣交會,走了3000件外貿,北京冬奧會有關方面也來訂產品。“今年再種3000畝杞柳,培訓就業2000人。”劉金萍心氣高了。
眼看柳編讓大家嘗到了甜頭,大同市云州區瓜園村村支書李成帶著7名婦女三下廣靈學藝,說服劉金萍跨縣建分廠,如今村集體編織合作社已吸納38名婦女。
“咱一定要超過她們!”臘月二十,瓜園村兩委開會決定從山東聘請專業師傅搞產品研發,“再種200畝杞柳,把那1500畝黃花莖稈也用起來。”